第三卷(1 / 14)

独生女儿家 晨风茶室 31702 字 2019-11-08

二十四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妈终于应聘去了一家报社,由工人变成记者。她花了半年工资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她每天穿着牛仔裤,背着采访包跑来跑去,甩着马尾发,像是个年轻姑娘。回家她就伏在床上写呀写的,我占了书桌,她只能用床板当桌子。

她对我爸说:“瞧着吧,我肯定会成为名记!”

我爸说:“你一把岁数了,别太狂!”

我爸刚混上个小职员,对现状非常满意,虽然收入没有增加,可却坐办公室,体面多了。他又希望我妈向前奔,又不愿我妈太张狂。

我妈说:“谁规定40岁以后就不能成名啦?又对我说,你可别像我,一把岁数才努力。”

我说:“我又没有赶上文革,我能过上好日子!”

“什么叫好日子?”我妈笑问我。

“麦当劳、冰淇淋、羊肉串随便吃呗!”

我的口水在嘴里打转,我妈给的零花钱,只够每天在学校门前小卖部买一包辣条儿,那东西极便宜,可辣辣的,韧韧的,很解馋。

“你的理想不是当总理吗?”我爸笑着说。

“对,我要当大官!”我说:“当了大官可以赚很多的钱!”

“你怎么小小年纪就钻钱眼儿里了?”我妈责备地望着我说。

“我喜欢钱!”我坦然地说。

我厌烦我妈那苦行僧般的形象。只见她受累,不见她有一点儿享受。她和我爸苦苦存钱,为此克扣自己。我妈的衣服没一件超过50元的,我爸也同样。奇怪的是,那么少的用度,他们还能保持着体体面面。我的衣服,当然也都是地摊货。每当看见浑身名牌的同学,我就自卑得要命,放学赶紧一溜烟跑进院子。

二十五

四年级一次考试,不知怎的,我发挥不好,被踢出了前三,只排在班里中下位置。刘老师给我妈打了电话,说两年后快要中考,学习成绩千万不能下滑,不然保送生的名额就可能难保。那天我妈回家,脸阴得像要滴下水,说下午要我跟她出去一趟。正好我下午没课,她也没有上班。

“上哪儿?”我怯怯地问。

“我原来上班的工厂。”我妈面无表情地说。

我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我,沿着河边骑得飞快,那是条能穿行到厂子的近路。

我妈从没这么疯狂地骑过车。风在耳边呼呼地吹,我紧紧抓住自行车的后座,心惊胆战,生怕一下没有抓紧,会把我摔进河里去,或是我妈不小心摔了,把娘俩都摔个好歹。我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有几次几乎坚持不住了,我妈竟一次都没问我坐好没有。上了大马路,在车水马龙中穿梭时,她依然没减速。

我妈终于带着我到了工厂。自行车停在高大的冲压车间门前。我已经吓出了一身汗。我妈带着我走进车间。几台高大冲床轰轰作响,巨大的冲头下出来的钢板变成各种形状。一身油污的工人们神贯注地干着活儿,没人注意我们。

我妈说:“这是厂最苦最危险的工种,每年都有工人被冲床压断了胳膊或者是手,成了残疾。几乎没有人能安安干到退休。前年,有个段长,因为机床出了故障把头伸前去看,结果……”

“别说了!”我吓得小脸儿雪白。

我妈原来干活儿的车间虽然又肮又累,到底没有那么可怕。

我跑出了车间,我妈跟了出来。我问:“这么可怕的活儿,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干?”

“要吃饭呵!而且他们没有文化,也没有路子,只能干又肮又累又危险的活儿。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可能干这样的活儿。”我妈终于说到了主题。

我妈的话,像一块铅压进了我的心里。

瞬间,一股恨意浸入我心,平生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