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华夏建国之战(1 / 2)

冒牌高人 紫眩神木 4395 字 2019-11-08

入夜,万事屋。

原本早早便熄灯的“万事屋”如今却是灯火通明。众人继续白天没有讲完的话题,围炉夜话,好不快活。

柯望几次三番想要往外赶人,都被他们给怼了回来,无奈之下只能由着他们这群没节操的家伙赖着不走。

不过当年的那段往事十分吸引人,柯望在旁听了一阵儿之后,自己也陷了进去,搬把椅子坐下来,就着小酒嗑瓜子,权当是在听戏了!

……

当年的华夏四分五裂,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就是当时偏居南方一隅之地,以反清先锋同盟会与光复会为框架重组而成的大中华临时总统府。

总统府不掌兵权,被与之合作的军阀坑了好几次,数次北伐都在最关键的时候以失败告终。当时的临时大总统中山君痛定思痛,决定成立一所师法西方的新式军校,待这批学生毕业之后,便可以着手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了。

当时正值战乱,许多组织,许多思想,都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肆意滋长着。成功转正的案例就有已经改组成功的南方同盟会和光复会,北方最大的势力北洋政府,不甘心失去权利的关外保皇党等等。

而学校,作为一国之根本,未来之希望,自然也就成为这些组织与思想萌芽的最好温床。

“华夏之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于这所新成立的军校之中,并最终改变了整个华夏的命运。

谁也不知道“华夏之剑”是如何成立的,也没有人知道它具体的成立时间。它就仿佛是雨后春笋,一夜之间便从军校里冒了出来,然后席卷整个天下。

不只是江南一隅,就连北方的各个军阀手下,都有“华夏之剑”的成员在潜伏,等待时机响应。

相传,“华夏之剑”的创始人有三位,后世人称之为“华夏三剑客”。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后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名为何,只是用他们所佩戴的剑名作为代号相称,分别为——

“智剑平八方”!

“仁剑震音杨”!

“勇剑斩天罡”!

华夏之剑,为一雪国耻而拔剑!

华夏之剑,为改变华夏而拔剑!

华夏之剑,为华夏崛起而拔剑!

这就是“华夏之剑”成立之初所提出的口号,何等的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在之后的中原大战中,“华夏之剑”的成员披荆斩棘,帮助中山君北上争锋,剿灭军阀,一统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可惜,天妒英才,中山君壮志未酬,倒在了北伐即将成功的那一刻。大中华总统府在这之后便陷入了争夺中山君政治遗产的内乱之中,国家最终虽然还是统一了,却种下了动乱的种子。

连年的征战耗费了华夏太多的元气,眼馋华夏这块肥肉很久的东瀛终于按捺不住,寻了个借口便派兵突入,意图取而代之!

神州陆沉,天下动荡,烽烟四起,朝不保夕。几乎就是在一瞬间,整个华夏都被拖入了地狱之中!

而那些所谓的中山君继承人,此时却只忙着自己争权夺利,更有甚者还跑到东瀛,寻求这只饿狼的帮助,意图分裂华夏!

是可忍孰不可忍!“华夏三剑客”无法容忍“华夏之剑”再度拔剑,面对的却是自己曾经的同胞,于是带着整个组织脱离南方政府,愤而北上至最前线抗击东瀛!

也就是在那里,“华夏之剑”迎来了他们真正的主君。

有人说,是太祖收编了“华夏之剑”后,才有足够的实力完成接下来的那一番伟业。也有人说,只有太祖才拥有能够正确支配“华夏之剑”的能力。

其实,他们是互相成就,互补不足,缺一不可。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太祖又是如何收服了“华夏之剑”,由于当事人三缄其口,后人不得而知,史书之上也尽是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