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生民多艰(1 / 2)

昨天下午的会议开了整整四个小时,也只是通过了“余粮收集制”这一条提案,难怪大会持续两三天的时间,实在是利益瓜葛太多了。

制定政策不是制定狱规,是双向乃至多方互动博弈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权衡、坚持和妥协,这就是政治智慧。

当李东他们这些“上层”人正在讨论政策走向的时候,普罗大众依然再为一日三餐而奔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

一早醒来,李惟杨没有急着起床。他披衣坐在床上,仔细回顾这十几天来的求职经历。

昨天晚上,他和老婆朱雯说了想去隔离区当自愿者的想法,名义上是志愿者,其实是冲着高额“补贴”去的。

毕竟每月150斤的面粉,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足够养活他们全家五口人。

而且即便是发生了意外,“补贴”也是不会取消的,家人还可以继续领满五年,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抚恤金。

没有意外,此举遭到了老婆的激烈反对,那哭得梨花带雨的面容,在李惟杨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他想起了朱雯昨天晚上说的话,“万一没办法了,我宁愿……也不让你去当志愿者!”

老婆说这话时的神态让李惟杨感到有些吃惊,那是一种绝决的神态,显然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经过痛苦思考后做出的决定。

“我宁愿……”

朱雯的话还在他耳边响着,她要做什么并没明说,但从她说话的口气听来,显然是难以启齿。

在这纷乱的世道上,女人求职显然比男人更困难,但从老婆说话时的神情看,她似乎又很有把握能挣到钱,只是通过什么方式挣钱却不愿意让他知道。

她要做什么?她又能做什么?李惟杨苦苦思索着。

“暗娼?”

当这两个字像一道闪电闪过李惟杨的脑海时,他只觉得大脑“轰”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好一阵才回过神过来。

他不知道朱雯“宁愿”做的是不是这件事,但从她羞于启齿的表情以及十拿九稳的神态来看,极有可能就是这个。

鼻子有些发酸,一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得要经过怎样的痛苦挣扎才能下定这个决心?

李惟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求职虽然一无所获,但他也算是看出来了,在当前形势下,百业萧条,想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那是比登天还难。

昨天回来时路过火车站,他看见站前广场上堆了许许多多的货物,几个工头在一旁吆喝着招临时工。

只是他当时对搬运工这类工作还有些不屑一顾,活累不说,工资还低的要死,而且自己好歹也是个工程师,有些拉不下脸面。

但此时他的想法有了变化,特别是朱雯“我宁愿”的决心让他感到羞愧。

老婆为了全家人的生计,连这种决心都能下,那么自己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

想到此处,李惟杨觉得心境豁然开朗,仿佛小阁楼里也比往常亲切了许多,有了点家的感觉。

楼下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朱雯去厨房做饭回来了,他们一家是来自宜城的难民,小阁楼也是租的,条件比较差,连厨房都是公用的。

“老公,吃饭了。”朱雯小声的叫唤着,孩子们还在睡觉,不能把他们吵醒了,这样可以省一顿早饭。

“来了。”

李惟杨快速的穿好衣服,早饭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只有一个发黄的馒头和一碗面糊,他是因为要出去找工作,所以才破例有早饭吃,不然饿了没精神,录取机会更渺茫。

“惟杨,慢慢找,不急的。”朱雯低声劝道,昨晚老公又失眠了,到了凌晨两三点才睡着。

李惟杨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把馒头掰成两半,一半放进面糊里,一半放回了盘子里,然后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