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晴甫郡(2 / 3)

过这鲸豚冲上海岸的事情,只是并不如道长您所说的如此之多罢了。”

羽士摇了摇头说,“善主听贫道继续讲。贫道刚才所说的水中生灵死于岸滩,只不过是天道异常,凶祸来临之兆。自那以后,也就是在十余日前,一名幻阳青山观的同道飞马赶到了我们祥云西山观,他向我们观主壬虚道长报说了幻阳以及晴甫所遭的大灾,那可真是天降之灾。”

姚平一听脸色变得煞白,“天降之灾?”

“大水灾。”

“大,大水灾?”姚平有些恐慌的问道,“可我家乡晴甫尽是些小河小溪,之前也从未发过什么水灾,怎么这就突然发生水灾了?”

“自然是有妖邪搅动了那大海里的水。让大水无情的漫过了田野,冲垮了房屋。可怜了两地的善众。”羽士怀着哀伤的情感说道。

“大海里来的水”姚平实在无法想象那种画面,他问道,“淹没了两地多少田地?大水现在可有退去的迹象了?”

“善主,贫道只是听同道所诉,也还未曾见得那里的情景。如今我们壬虚道长也正是遣我们师兄弟三人赶往幻阳一带勘察情境,希望能为善众驱散妖邪,给予他们一些帮助。”

听闻羽士一番言语,姚平只觉得有泪水在眼眶打转,他掀开裹在身上的毯子,抓起刚刚晾晒的衣物,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客栈,走进了瓢泼的大雨中。

希望快些赶到晴甫的姚平,自打进了摇光州的地界以来,便离开了连接大城的驿道,转而一路穿行村间小道。

连续奔波十余日后的一个中午,姚平疲惫的坐在一株孤零零的槐树之下。他解下背囊,然后从中拿出了仅存的一块粗面干粮,准备充饥。

但他只咬了一口,还不等咽下。他就远远看见一个白发老妪正带着她膝下小孙,正艰难的走下一道土坡,向这边来了。

姚平见此情景当即起身朝他们迎了过去。他想,若不是遇得什么难事,一个白发老人怎么会带着一个膝下小儿走至这人迹罕至的崎岖的路途中。

走近二人,姚平见老妪神态哀伤,小儿亦露倦容,心中便也猜出了七八。不等开口,他先将手中的干粮掰作两半,一半给了小儿,一半给了老妪。老妪眼含热泪一再感谢,小儿则接过干粮张口就啃,姚平见他吃的着急,便将腰间的羊皮水囊也递了过去。

“老人家,您带着小孙是从哪里来?”姚平问道。

“恩人,老身我是一路从晴甫走来。可怜我孙也随我一路乞讨。”老人有些哽咽的说道,“恩人你这是要往哪里走?”

“老人家不必叫我恩人。我也是晴甫人,只是多年未归家了,这正是要回家去。”姚平说道,“听说晴甫现在遭了灾,可有此事?”

姚平的话显然又勾起了老妪的回忆。老妪抹了抹眼角的泪滴哀婉的说道,“是,家乡发了大水,淹了田地,淹了房屋和屯粮,就连那田里的人也,也都冲得不见了。”

听到这些,姚平就不愿再开口继续问下去了,他怕再度凭添老妪的悲伤。他遂指了指他走来的道路,向老妪说道,“再走不足二里地,前面那里就有个村子了。”

老妪一再感谢。

指顾之间,姚平见小儿几将手中的干粮吃去了大半,而老妪手中的那半块干粮却还完好的依旧攥在她的手中。姚平知道,老妪并非不饿,而是不舍得吃,她是要留给她的小孙在之后的路途上吃的。

在将背囊中仅有的另一块干粮也给了老妪之后,姚平才重新将水囊系在腰间,与他们告别,向东走去。

随着逐渐的接近晴甫,姚平所见到的流离失所的遭灾百姓也变得更多。尽管听人说附近的郡府遣差役送来了一些接济,但其数量还远远不够,更多的饥民还是不得不背井离乡。

临近晴甫郡城时,黑压压的鸟群自东向西从姚平的头顶飞过。他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