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烈士暮年(2 / 2)

邓芝目光直直地盯着眼前这个在他心目中有若神明一般的“传说”,忽的发觉,他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老人罢了,眼眶瞬间有些湿润。

赵云真的老了……

尽管他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认。

只因他常常背负着常人难以负担的重任,方才有足够的动力前行,即便已近七旬,仍像个青年似的奋斗不息。

这,或许便是,先帝刘备最大的魅力吧。

“也许有一天,自己也会像赵将军这样,将复兴汉室这份重担挑在自己肩头,与蜀汉一道,负重前行,至死方休。”邓芝心中默念。

蜀魏两军在斜谷的胶着,整整持续了二十余天。其间,赵云一直紧闭寨门,倚仗着坚固的营垒防御,化解了魏军无数次的强攻。当然,赵云偶尔也会率小股蜀军前去骚扰搦战,每每小胜即归,绝不恋战。

魏军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这颗钉子,牢牢的扎在斜谷道中,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却又无计可施。

街亭败战的消息传来,赵云猝然瘫倒在地,良久之后方才悠悠醒转。一生之中近乎无敌,几乎连负伤都不曾经历过,甚至在百万曹军之中尚且来去自如的一代武神,就这样轻易的被一则消息击倒在地……

这消息意味着北伐的彻底失败,意味着无论赵云在这斜谷再坚持多久都变得毫无意义。

蜀军唯有撤军。

曹真本不想追的,赵云这样征战一生的宿将,若无万全准备,绝不会轻易撤退。而一旦撤军,定会派精兵断后,若是冒然去追,恐怕占不到半点便宜。

可曹真不得不追,就如先前的赵云那样,明知战必败,却又不得不战。这一仗曹真打的并不够出色,虽是赢了,可五万曹军精锐,竟然连一万蜀军偏师都吃不掉,况且己方也在强攻的过程中伤亡不小。这样的胜利没有任何说服力,回到洛阳,在同僚面前,曹真那颗骄傲的头颅恐怕也无法再像以往那般高昂着。

曹真遣军去追,果然遇到了赵云亲率精兵断后,又折了两员大将。赵云也成功地率军退回了汉中,而撤退过程中,未损一兵一卒。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北伐这首磅礴大气的交响乐中一个极其不显眼的小插曲罢了,对最终的结局没有产生半点影响。

自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二月始,一直延续到夏五月的第一次北伐,最终以马谡失街亭,蜀军全面退守汉中,魏军大获全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