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西寰初锋芒(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6710 字 2021-04-18

济为名避战,如此又不至于撕毁与咸国的盟约。

但倘若拒绝,方伯虽是西寰娘舅,却是晋国人,由他充任大司农司参使,咸国钱粮无异于落入西寰囊中。不过此事并非全无解法,干脆封方伯一个君,将其外放。”

“封君?封君与司参使何干。”赵逊问。

“将军你想,太子将来继位,西寰便是王后,王后的舅舅是什么?”

“国舅!”

“正是。方伯坐上国舅是迟早之事,倘若现在便令其执掌司参使,方伯有朝一日成为国舅,极可能执掌大司农一职,想必西寰便是如此设计,先易后难。

但倘若先封君,封君之贵远在司参使之上,西寰若是不允,于咸王、于内外朝皆说不过去,西寰只能接受方伯封君。若是再过数年西寰仍不死心,大不了再封方伯一个侯爵,方伯受侯爵,便是无可再封。”

赵逊思索片刻后肯定说道

“此计是好。”但下刻他话锋一转说“怕是大王不会同意。封君便要封地,封侯仍要封地,如此将咸国土地封与晋人,内外朝也不会松口。”

赵逊担心咸王是忍辱负重,一味的退让和忍耐超过咸王的底线,咸王会强力反弹。

封官和封爵不一样,封爵是世袭罔替,可以有封地有食邑,还能有私兵。分封对象也是大王内外戚居多,一旦地封出去,没有合理借口,根本收不回来,更何况还是西寰公主。

封官则不一样,官位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世袭罔替,但却不是绝对的,随时可以收回,偏偏西寰公主索要的官位是大司马下的司政使,咸王显然不会同意。封爵不能接受,封官也行不通。百里燕转念一想又道

“在下以为,如若将尹秧城封给方伯,西寰那头说得过去,咸王也能同意,届时晋军必然要以方伯之名集兵于尹秧城,如此一来,晋军便名义上占得了尹秧城,志国便不敢再小觑晋军威胁,不会贸然开启战端。”

“可如此一来,我军江东最大码头便拱手让与了晋国,如此大王怕是更加不快。”

赵逊担忧说道,百里燕却说

“非也,尹秧码头距离叉江口较近,纵然志军水军孱弱,却足以威胁江东。如今的咸国已非当年,江东空虚,无力固守。志军若是攻入江东,将彻底切断我军与江东联系,晋军固然可从北海运兵,但眼下晋军水师战船多半去了歧国,晋国若是不派兵,咸王也无可奈何。

但倘若尹秧城为晋国所得,哪怕不是晋国国土,一旦开战,晋国也必然以重兵集结,防止志国登陆江东占据咸国江东残余国土。

如此一来即便无晋国援军,咸军亦可集中兵力,与志国一战,从而避免我军鼠首两端之窘境。”

“那如何说服大王呢?”

“此事好办,封城不封地。只将尹秧城封给方伯,将尹秧城属地划归肥城。如此一来,尹秧城外属地之税赋产出皆归肥城,方伯若要自持,便只能营商一条路可走,届时咸国以晋国之力,将尹秧城变为江上开埠之地,如此这般岂非一举两得。”

闻讯此计,赵逊心头一亮,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妙啊,此计甚妙。”

此时百里燕却是话锋一转

“不过,将军乃司参使,此事并非将军之职,将军贸然上奏,即便咸王采纳,西寰定将矛头指向将军。在下以为,将军可将此事先说与大司马姜严,再让姜严说与王太后,此事便能得解。”

大司马姜严是咸王姜亥叔叔,姜亥父王的弟弟,此事只要说通了姜严,再让姜严去跟姜亥生母游说,咸王必定同意此事。

话音刚落,丁肃说了一句

“不对呀,如此一来,这大司农下司政使一职不还是缺着吗。”

赵逊似乎也忘了这点,他说

“魏先生,这司政使一职空着,西寰公主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