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疑云(2)(1 / 3)

帝国行 督金卫 4687 字 2021-04-18

公孙岳当政十几年,种种新政的最终受益者看似是权贵阶层,实际上于国于民非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把裤底输的精光。

稍微有点常识,也该看到新政当中的诸多弊端,更何况新政弊端显而易见,即便是当下识字率极低,经济文盲一大片,但也不应该所有人都给蒙在鼓里。

百里燕最早怀疑公孙岳可能是晋国内应,但从咸王血统不纯这件事上分析,晋国情报网如此之强大,居然开战前还蒙在鼓里,直到开战后才知悉,未免太过戏剧。

当然,这件事本身就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但是晋国战前丝毫没有得到有关情报,显然是不正常现象。

而公孙岳当年已经身为相国,他肯定知道市井传言,要想让晋国密探得到不丝毫内幕消息,除非公孙岳背后存有一套更为强大严密的情报体系,并且收买了晋国在咸国的所有密探和知情人。

倘若这一假设成立,以咸国当年的国力,公孙岳有能力只用现有资源,背着咸王建立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情报体系吗?显然没有这种可能,他就只能利用外部资源建立这套体系。

那么,帮助他建立这套体系的东家又是谁,又想要达到何种目的,谁才是最终受益者。

晋国已经排除在外,志国也不太像,否则当年早就该出兵攻打咸国。长孙国就是个软蛋,几乎不用考虑。

那剩下的只有孙国,孙国也有攻打咸国的想法,但现在来看孙国已如丧家之犬只剩下半条命,而公孙岳居然还如此淡定,那只能说其背后的东家也不是孙国。

现在围绕咸国的中原四霸都排除了嫌疑,那还能是谁在背后支持公孙岳,给他输送人力物力。要组建如此一套完善的情报体系,其本身必须是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系统,否则不足以解释公孙岳种种举措的最终意图。

倘若中原四霸都不是,这意味着中原腹地存在有一股看不见的巨大势力,通过操纵政局,达到他们的目的。

“老先生,公孙岳莫非是另有来头!”

广叔子脸色凝重,微微点了点头,肯定了百里燕的猜测

“怕是如此啊,可如此一来,这就更加麻烦了,我等行踪恐怕难以瞒得过他。”

“现在内忧外患,公孙岳却没丝毫停手迹象,这只能说明眼下时局发展皆在其掌控之内,会不会是雄论道!”

百里燕都为自己这一大胆判断而震惊。

愚论派与黑巾军的关系眼下虽然没有实证,但诸如广叔子、罗松亭此等人人物或多或少都能猜到。

而雄论道又是主张合纵连横,最终一统天下而不择手段的门派,其战略谋划不在诚道派之下,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公孙岳本便是雄论道信奉者,倘若其背后有雄论道摆布,公孙岳的所作所为,显然是以牺牲咸国的根本利益,甚至是亡国为代价,为中原某个强大势力兼并咸国而铺平道路。

眼下晋国虽占了咸国一郡的土地,但种种迹象表明,晋国似乎并非战略合作者,更像是当年旱灾和新政所造成天灾人祸的共同结果。

倘若晋国不是最终受益者,那会是谁?纵观中原四霸如今都被搞的鸡飞狗跳元气大伤。

唯一的西海霸主卫国远在数千里之外,隔着孙国、徐国两大国,也没有出海口,从海上攻占咸国也没有可能,更何况晋国在歧国驻军,等于是封住了卫国北出北海的通道。

如此一来,雄论道最终谋划的战略格局的终受益者会是谁,似乎没有一个大国是最终受益者。

“老先生,不能是梁天子背着诚道派,还与雄论道暗中勾结吧?”

广叔子捻了捻白髯,不置可否说道

“要说并非没有此等可能。梁国虽是列国上上之邦,但国力弱小,不足以重新一统列国。不过,雄论道尊王是尊霸主之王,而非天子之王,而我派奉天子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