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秘闻(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5707 字 2021-04-18

义道出详细,百里燕无奈长叹

“时也命也,就任天由命吧。”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燕公子这般豁达,又有宗伯泰相助,日后定大有宏图可为呀。”

百里燕从不信定数,至少从医学角度而言,人有生老病死,随便发个心肌梗死,分钟都能要命,所谓天命定数,不过是你把握住了每一次的机会,加上一点点的运气。

翌日,百里燕安排苏方义与宗伯泰会面,二人谈了一天一夜,确是不知道说了什么,百里燕也没打听。

第三天安排苏方义、汤钊参观永兴学堂和高炉,并观看了武备营演练炮击训练和手榴弹投掷。

去年年底铸造的二十五门六斤、十二斤、十八斤炮二十三门被赵逊带走,武备营只留两门用以培训教学。

四月初二,晋王、宋王抵达东原郡的汉町,距陔陵不到两百里,咸王召集内阁商议应对之策。

“太子,内执府仪轨仪仗准备的如何?”

咸王问道,姜蜇上前一步说

“启禀父王,一切都以准备妥当。”

“记住,不要失了寡人的脸面。”

“孩儿谨记。”

下刻咸王目光转向鼎炀侯道

“太尉,晋王、宋王营地选在何处?”

“选在云节山附近,是晋王亲自选定,二十万晋军已经抵达云节山,我军是否需要派出兵马前去监视?”

“不用,寡人还怕晋王吞了不成。卢皋,都城守备情况如何?”

“启禀大王,除城府司马府兵马外,禁军和戍兵已经调防到位,可保万无一失。”

“这便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晋人无信,万不可大意。”

“臣明白。”

这时高勋说道

“大王,太子出迎,是否还要再派一员大臣一同随行,以免晋王以我怠慢为名趁机发难。”

“那就让诺大人随鼎炀侯同去,高爱卿与永兴侯都非外事辅臣,去了不好。”

“大王圣明。”

高勋话音落下,咸王话锋一转看向百里燕

“大司农,司天监吉地灵脉寻得怎样,为何半年过去一点消息都没有?”

“启禀大王,司天监一直在找,但陔陵以东的岁当、东原旺气不足,隐有暗殇,故而一直未能寻到灵脉。”

这时一旁太子说

“据本太子所知,陔陵以东,自古为吉地灵脉所在,我姜氏陵寝皆在陔陵以东两百里之内,为何不在此处寻找,大司农非要去东原与岁当两地?”

“启禀太子,陔陵以东确实有吉地,但多数已被用于安葬历代先王、王后、嫔妃、卤侯所用,故而能用之地已经不多。即便有,规制远不达大王心意,不利动土。而且近年坊间多有传言,陔陵吉地灵脉枯竭,咸国昌盛之地在西而不在东。

今番晋王、宋王兴兵抵达汉町,必经我历代先王陵寝,此乃不详之兆,故而祥瑞之气已破,如此也验证了坊间传闻,臣已经命人前往陔陵以西寻找吉地,想必不久会有消息。”

“大司农素不信鬼神,为何会对坊间传闻如此关心。”太子反问。

“回太子,鬼神之事固然不可信,但定数之事只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况且我咸军即将挥师西进开疆拓土,此也验证了我国吉地已从陔陵以东,更变至陔陵以西,如此前后佐证,臣不信,但坊间百姓皆信,若是我等不尊民心,是为逆潮流而动之举。”

“大司农所言极是。”高勋赞同道,随即又言“臣也听闻坊间有此传闻,如今我军即将西进,正是血祭祥瑞之兆,都城以西应是有吉地。”

“长史大人,大军征讨乃是血光之灾,岂能是祥兆?”太子质问道,不免觉得高勋所言牵强附会。

这时咸王放下茶盏,从榻上桌案下木格中,拿出一卷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