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梁县阻击战(22)(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3728 字 2021-04-18

逻辑上限,一味的按人类的思维考虑他们,最后必然要失败。

北半球西大陆白人的失败,除了科学技术原因,思维的差异和桎梏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爆炸连绵不绝持续了两天,在联军的注视下,腋目人堂而皇之的撤走防线正面的兵力,自始自终让百里燕大惑不解的是腋目的榴弹炮。

由于结构和设计理念的不同,腋目榴弹炮重量相当沉重,当初如何弄上岸的百里燕始终没明白,但这一次着实让他大开了眼界。

原来他们用将火炮直接推向一个预置在涡牛滩泥沼中的巨大原木筏上,木筏下有木桶。炮火上去后用铁丝绑牢固定,同时恢复炮身水平,取得一个刚刚好的重心,然后用铁链拴在火炮上,直接用铁甲罐头穿拉走,而且一次能拉好几门。

火炮坐在原木筏和木桶上直接拖出沼泽,入水后火炮由于太重,其三分之一没入海水中,但却不会沉。牵拉火炮的铁链,拴在铁甲罐头船的铰链滑轮系统,通过蒸汽机驱动的动力结构,将炮给搅上甲板。

如果是要上岸,则如法炮制,但上岸是靠狂兽人或是巨人拉上岸。

而且,从技术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在榴弹炮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野蛮操作的空间,因此火炮的结构较为紧凑,皮实耐折腾。

这般粗糙的操作手段,也着实让见多识广的百里燕深感震惊,很显然这种措施虽然不安全,也缺乏基本的规范,但不可否认解决了许多技术性的障碍。

在没有完备港口情况下,将重型火炮成功从滩涂弄上内陆,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手段之糙,或许也只有腋目矮人才干的出来。所谓的没有底线,恐怕亦是如此。

梁县一战就此告一段落,百里燕却还没忘让空艇追到海上继续骚扰,结果还取得了一些战果,重创了一艘三万石风帆船,死伤情况不明,为此让奥卡、克洛斯、库萨等高级将领气的发疯。

咸军梁县一战最终以奥卡撤兵暂告段落,但这一仗谁也没觉得打赢,谁都觉得自己吃亏。

联军方面自不用说,如从五月算起,连同咸军在内,前后伤亡小十七万人,是克洛斯的四倍还多。

但克洛斯仍然觉得此战自己伤亡惨重,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两点。

其一,半数伤亡发生在咸军赶到后,在此之前他一直打的很顺利。其二,腋目人生育迟缓,成长慢,如果不考虑己方的人口基数和战略力量转换比,死一个腋目人的代价差不多就是人类的四到五倍,如果低于五倍的伤亡,繁殖速度上他们是吃亏的。

退一步说,在南下攻掠南半球之前,克洛斯率领的方面军攻掠白人大陆近三十余载,伤亡拢共没超过十万,如今不算天云、津邺两地损失,一仗损失了四万多人,伤亡被俘的还不在少数,他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然事已成定局,死者不能复生,奥卡陆上撤兵后仍留下一支分遣舰队,继续在涡牛滩以北外海盘踞,主力舰队装载克洛斯的本部,赶赴天云、津邺两地增援。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将战线推到涡牛滩,对梁县至涡牛滩之间战场进行清理和搜索,尤其是地下炸药需要进一步清理,同时他亲自带人考察了涡牛滩遗留下的浮动码头和土工作业,试图获取一些经验和技术。

涡牛滩本身是滩涂湿地,因此要在这里实施大规模登陆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重装备和弹药补给,哪怕是现代技术也无法实现。

正因为不可能,此前梁军、御客均未在此警戒,但谁也没想到腋目会使用液氮,将滩涂和湿地冻硬,然后上岸建立滩头阵地,用木材、浮筒建起了通道和浮动码头,供其先头部队上岸,最后在实施土工作业填平了一些滩涂。

如此大胆计划几乎不是人类可以想象应用的战术,因为有太多的现实技术条件,制约了液氮作为战斗部的使用,百里燕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