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姐夫与小姨子,带娃与要娃,作曲课与音乐会【下】(2 / 4)

她没有在谱面上进行任何标注,但她听到了一个绝佳的音。

这是她想要的。

接连而来的四小节,她的注意力一点点被音乐引到了秦键认真的演奏神情上。

这一刻她又有些感动。

没有一个作者不期望自己的作品被认真所待。

跟着秦键的演奏,她的心脏猛然加速了跳动。

她忽然想到这份手写乐谱的结尾处有一个重大的书写错误!

她张了张嘴,只是音乐已然开始,并已奏至第一页的尾声。

——

“1”

“2”

“3”

“4”

段暄发誓自己从没有这么认真的数过拍子,听着一旁的演奏,她将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乐谱上的————小节线。

这是整份乐谱里她唯一能清晰看到的东西。

也是她唯一能依靠的东西。

音乐在第二小节开始,她就在音符之间迷失了自我。

好在她反应快,在第三小节她就想到了一个绝对有效的记谱方式来尽量保证自己不出错。

因为这部作品在一开始已经清楚的标示了4/4拍。

所以按照她所认知的音乐常识,每一个完整小节有且只能有四拍。

而每四拍的最后一拍后面都会有一个象征小节结束的——小节线。

她要做的就是不论秦键演奏什么,她只用跟着秦键的演奏速度数着拍子看小节线就可以。

这样数到页尾处的小节线,她就可以翻页了。

要想让这个方法行之有效,她必须要确定一个位置正确的第一拍——也就是一根小节线后的第一个拍子。

谢天谢地,这是一首赋格作品。

秦键加入左手的第一个正拍,就是她需要的强力依据。

“1”

“2”

“3”

“4”

又是一小节过去,她已经数了31小节。

眼见第一页就要结束,她学着音乐会上那些专门为钢琴演奏者翻谱的工作人员一样,压低胳膊伸出了小手。

‘唰’的一声。

谱子翻到了第二页。

紧接着心里再次开始了默念——“1”“2”“3”“4”

——

演奏到了第二页,秦键心里有些佩服小段暄。

同时感到意外的还有科赫和卡蒂娅,作为同样清楚这是一份怎样乐谱的二人,都不会觉得一个孩子应该能做到如此精准的翻页。

一闪过的思绪,秦键目光扫过乐谱上的下一小节,左手的力度逐渐加重。

音乐色彩随之发生幻化,并且在演奏速度上也出现了起伏。

教室内的气氛因音乐情绪的走向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解读作品是一个称职的钢琴家拿到一部新作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时间,但秦键尽可能的在那属于他与乐谱之间互为彼此的十分钟里从缭乱的音符中寻找着卡蒂娅内心的蛛丝马迹。

这不仅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对音乐的尊重。

他可以不在乎对方怎么对待他的作品,可作为一名演奏家,他需要自己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作曲者的作品。

一个人可以在表象中作出种种令人反感的举动,但其笔下的音乐是无辜的。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指挥巨匠曾加入了一些臭名昭著的反人类组织而否定他帝王般的指挥才能。

同样,秦键正是以一种只与音乐对话的态度在解读演奏。

况且他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演奏的作品,除了令人操蛋的手写笔迹。

整洁的音乐一直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