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控制住。只要能将这些亲王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论谁有异心,都不敢轻举妄动。另外,在这段时间里,李桂成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虽然自从陈安晏来到京城后,陈安晏就一直在资助李桂成。怎奈李桂成的势力实在太过单薄,其封地也属实太小了一些。虽然后来用了一些手段,隐藏了一些实力。可是跟那位高丽太子相比,还是不值一提。特别是那次李胜贤在陈安晏的身上吃了个大亏,这位高丽太子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敢再对大梁有任何企图,于是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对付李桂成。如此一来,李桂成好不容易积攒的势力再次付诸东流。根据最新的消息,李桂成虽然还在自己的封地,依旧是高丽的三皇子,但跟被软禁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陈安晏原版是想要扶持李桂成成为新的高丽王。只要能将高丽控制住,那倭国便无法利用高丽当跳板来对付大梁。可如今,高丽和倭国的合作却是愈发紧密。好在大梁西北的压力小了很多,所以就算有倭国的支持,李胜贤依旧不敢对大梁有觊觎之心。不过,尽管如今的李桂成已经被李胜贤软禁在了封地,但他之前合作的海寇却是通过宋相佑跟陈安晏取得了联系。之前在东北的时候,陈安晏放过了宋相佑,但李桂成也知道他无法在高丽露面了,所以索性让他去负责跟那些海寇联络。可是好景不长,吃了个大亏后的李胜贤开始对付李桂成。尽管李桂成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想过学中原王朝的卧薪尝胆,但李胜贤却不为所动,一直到最后将其软禁。他之所以没有将李桂成杀了,一方面是担心高丽王会反对,另一方面是担心民心。李桂成在民间素有贤名,若是就这么把他杀了,必定会引起百姓的不满。而他在将李桂成软禁的这段时间里,就是在找李桂成的罪证。好在李桂成行事小心,所以才“苟活”至今。自从李桂成被软禁之后,宋相佑便立刻找到了陈安晏,想请陈安晏帮忙替李桂成解围。但陈安晏很清楚,自己出面非但无法替李桂成解围,反倒是可能会害了李桂成。所以,陈安晏通过宋相佑先是安抚了那些海寇。根据宋相佑的介绍,这些海寇总共已经有三万人左右。说是海寇,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海寇,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李桂成暗中准备的人手。所以,这三万人对于李桂成十分忠心。当初得知李桂成被软禁,他们也想过前去营救。可是,李桂成却是通过宋相佑让他们暂时不要露面,否则的话,就相当于是把自己想要谋反的证据交给李胜贤。陈安晏在跟徐镖头商议之后,认为眼下想要改变高丽国内的局势也只有一个办法了。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一试。至于李桂成的那三万人手,已经暂时被控制在了陈安晏的手里。其实,按照那些人的想法,自然是立刻起兵营救李桂成。整个高丽总共也就只有十几万大军,他们有三万人,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尽量避免正面冲突,他们还是有机会跟李胜贤两分高丽。而且,尽管李胜贤是太子,但相比之下,还是李桂成更得民心。不过,陈安晏却是对他们的这个想法嗤之以鼻。按照他的意思,不管这三万人用怎样的战术,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必败无疑。在陈安晏看来,高丽地势狭长,这三万人想要用迂回的战术十分冒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包围全歼。而且,据陈安晏所知,这三万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或是岛上,且先不说他们的马匹十分紧缺,就算是有足够的马,也未必是李胜贤手下那些骑兵的对手。最重要的是,一旦真的开战,他们这三万人除了要面对李胜贤的那十几万大军,可能还要面对倭国的援兵,在前后夹击之下,这三万人断无成功的机会。宋相佑似乎没有想到,陈安晏竟然能分析得这么透彻。不过,尽管陈安晏不建议他们直接起兵,但对他们却有另外的安排。而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大梁年节,李胜贤竟然又派了李桂成出使大梁。不过,细想之后大家也觉得李胜贤的这个安排也在情理之中。在最近这几年时间里,李胜贤曾派出包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