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兵临城下(2 / 3)

崇祯的影响力也是有限。

当初跟着崇祯逃出北京的赴难九卿,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受到了崇祯的重用,但是自从士子营成军之后,就失去了崇祯的信任。

至于巩永固、刘文炳等四勋贵更是毫无影响力可言。

所以就算拿王家彦、巩永固等人家小要挟也是没用。

“真可惜了。”祁充格轻叹一声又道,“继崇祯的袁妃病亡之后,崇祯的长女长平公主也在不久前病亡了,要不然倒是可以拿这两人来要挟崇祯,崇祯可以不顾赴难九卿以及巩永固等人的妻小死活,总不能不管他后妃以及长女的死活吧?”

“尽说废话。”多尔衮没好气道,“现在说这些有何用?”

正说话之间,曹尔玉匆匆走进来跪地禀道:“主子,明军到了!”

“明军到了?”多尔衮一下还没反应过来,皱眉道,“明军到哪了?”

曹尔玉深吸了口气,沉声禀报道:“探马回报,明军已经过了八里桥!”

“什么?明军已经过了八里桥了?!”多尔衮勃然色变,这也太快了些。

饶是多尔衮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骤然听到这一噩耗,还是难免吃惊,因为心理上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明军杀到了八里桥,即将兵临城下。

这也就意味着大清与南明之战的决战即将要真正的开始。

此战一旦开启,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再没有第三种可能。

多尔衮尚且如此,祁充格、詹代、穆济伦等满臣受到的惊吓就更甚。

“主子,可速召洪承畴大军回京!”祁充格急忙跪地劝谏道,“不然单凭留守北京的两白旗以及十几万练勇,怕是守不住北京。”

詹代、穆济伦等满臣跟着跪倒在地。

“请主子速召洪承畴大军回守京师!”

“都与朕闭嘴,战守之策朕自有主张。”

多尔衮毫不犹豫的驳回祁充格等人的谏言。

因为早在三天前,多尔衮就收到了洪承畴的奏折。

洪承畴在奏折里向多尔衮详细的阐述了他的战略。

洪承畴的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多尔衮死守北京拖住明军主力,他洪承畴则率领清军主力留在外围袭击明军的后勤补给线。

只要截断明军的粮道,明军必然崩溃。

多尔衮打心底里赞同洪承畴的这一战略。

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洪承畴不能有二心。

如果洪承畴也变成铁山之后的毛文龙,那就不行。

但是好在,侯方域的密信让多尔衮打消了这一担心。

侯方域在信中再三向多尔衮保证,至少到现在为止,洪承畴还是一心为大清效力,绝对没有半点二心。

有鉴于此,多尔衮果断拒绝了祁充格等满臣的谏言。

见多尔衮不肯采纳谏言,祁充格等人只能悒悒而退。

……

几乎同时,明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也已经传遍北京城。

像勒克得浑、多铎、博洛、罗洛浑等八旗贵族还不信。

这些沉浸在父祖辈荣光中难以自拔的八旗贵族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被大清兵压着打的明军就能转守为攻,对大清发动北伐。

于是不约而同的,这些八旗贵族就都来到了朝阳门头。

自从多尔衮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八旗议政之后,这些八旗贵族就闲了下来,每天除了架鹰遛狗,就是在府里拼命造人,很少再聚集在一块。

但是今天,所有的亲王郡王贝勒以及贝子全都到齐了。

然后,这些八旗贵族就看到了朝阳门外的那杆日月旗。

因为隔得有些远,所以看不清楚明军的军阵,但是那杆迎风招展的大纛,尤其是旗上绣着的日月图案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