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大战开始的前奏(1 / 3)

清军这几天也不是干看着不动,李家庄的情况多尔衮那里随时都有关注。

虽然杨国柱和虎大威他们现在也换上了和黄济他们差不多的装备,但是军队的气质和行事的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只要仔细观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所以多尔衮将只要的进攻方向放在了李家庄的侧翼,希望能够从那里找到突破口。

比起清军的炮台,李家庄的目标更加庞大,清军的炮弹也更容易命中。不过李家庄的围墙几乎都是卢象升他们后来用泥土夯筑的,而且建成的时间很短,虽然在防御力上来说比起正规的城墙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用来防炮弹效果居然意外的不错。

清军的炮弹一旦击中李家庄的围墙,直接就陷入到城墙里,基本很难跳起来,杀伤力大减。除非直接击中人员和装备,效果非常有限。

同样的情况,明军的炮弹在清军炮台上也遇到了,除非直接命中人员或者火炮和火药桶,大炮这个时候恐吓的味道更浓一些。

什么是蚁附攻城,看着城墙底下密密麻麻的清军,就会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盯着城头的箭雨和子弹,清军开始向预定的方向发起了冲锋,这些士兵要么举着盾牌、背着土袋,要么直接上了手推车,将盾牌背在了自己身上伏低身子往前冲。还有些人几个人举着长长的由细长的原木扎成的木板,顶着箭雨扔到壕沟上面,搭建起一道道越过壕沟的木桥,速度更快、更直接。

后方的投石机、井阑等攻城设备也在士兵的推动下往前冲,弓箭手们则跑到射程范围内之后向城头抛射弓箭,压制城头的火力。

早就等待多时的明军居高临下不断的射箭和开枪,这个时候除非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可以仔细的瞄准,否则都是对着人群就发射,然后将位置让给后面准备射击的人。

因为李家庄城头太窄,投石机都是布置在庄内的城墙下面,等到敌军进入攻击范围,城头就有人引导他们发射。

投石机此时发射的也不是什么巨石,那是对付城墙用的,全都是拳头大小的石块,发射后犹如天女散花一般落向敌人,在高速的冲击下,只要被砸中了,非死即伤。

攻城战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在清军不计伤亡的进攻下,很快就搭建起了好几个进攻的通道。后方早就准备多时的士兵抬着云梯就往围墙上冲,贴身肉搏的时候就要到了。

随着时间的进行,清军的炮声开始渐渐的稀疏起来。明军的火炮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火炮都是按照原定的计划集中起来攻击某个目标,直到将其摧毁再继续寻找下一个。

对于城外的清军火炮,明军早就将其划分标注的非常清楚了,连进攻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计划,绝对不是向清军一样各自为战,漫无目的的乱射。

正是在这样的强烈的对比与差距下,清军的火炮位一个个的被清除,而明军的火炮损失极小。

看到自己火炮完全落于下风,多尔衮他们的脸色非常难看。不过他们也没有办法,论到火炮使用,满清与汉人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如果不是孔有德投靠的时候带过去一批火炮的技术人才,满清的火炮使用依然会落后明军一大截。

多尔衮手上的这些炮手,都是这次入关之后抓捕的,忠诚度、士气可非常低迷,原本就没有对他们有太大的指望,只是这么快就败下阵来还是有点出乎多尔衮他们的预料。

现在除了后方炮位上的那些重炮还在开火之外,其他的那些小炮基本已经沉寂了,明军的火炮已经转移炮口,开始攻击清军的投石车等大型设备了。

打人这些火炮的效率极低,但是用来攻击大型设施那就非常拿手了。

慢慢的,清军的投石机开始出现大量的损伤,对进攻部队的支援开始减弱,进攻部队的伤亡徒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