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一直和蜀王、肃王、楚王走得很近。外人知道的当然是三王准备招募幕僚“奉旨实边”,但形势有变,说不定……
李汶没所谓,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月余罢了,捷报传来,自然云霁天清。倒是龙江公,可莫弄巧成拙。当真有什么狼子野心之辈鼓噪,到时龙江公可不好处置,士林风评只怕极差。”
沈一贯淡淡回答:“老夫都做在明处,事事为社稷江山考虑。鼠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却不是老夫能管得了的。李都督担心老夫不明分寸?”
“那自然不担心。”李汶笑了起来,“我必呈明龙江公一片苦心。”
他向谁呈明?当然是枢密院,是皇帝。
沈一贯看了看他们,摇了摇头之后对成敬行了一礼:“诸王那里,却要成公公留心了。要说弄巧成拙,就怕有些人真以为天命有变。李都督虽说月余罢了,可就怕有些人月余的耐心都没有。锦州边墙一破,便想到了山海关也破,京城没了。”
“我自会留心。”成敬点了点头。
过了两天,只比枢密院的急递慢不了多少,北边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江南。
这当然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
边军吃了败仗,连边墙都被攻破了,现在汗廷大军正在鞑靼大汗的率领下肆虐辽东,山海关告急,辽东边军成了孤军……
有前面那些传言打底,这件事顿时引起议论纷纷。
无非贪功冒进、好大喜功那些,再加上这么多年整训京营劳而无功,枢密院重臣尸位素餐,进而就转向如今大改后的中枢出了大问题,还不如不改这种论调。
改任南京户部尚书的赵世卿还要完成今年的赋税任务。
他最担心的是乡间传闻。
浙江、江西还好,但南直隶松散,南京六部也并不直管南直隶各府。
现在最怕的却是江北各府“逃难”。
大明不是第一回在鞑靼手上吃大亏,以前有这样的事,也不至于会出现这种局面,毕竟北面还有那么辽阔的纵深,鞑靼也不容易就这么一路打到淮河甚至长江。
但如今却是泰昌朝以来各种地方矛盾想借机做点什么。
被厉行优免、监察学籍的士绅,往往只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夸大其辞,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就容易听信。
气氛一时紧张起来。
楚王朱华增“奉旨”结交江南士绅,这段时间以来成果颇丰。
大族总有旁支,江南更不缺那些不得志的秀才甚至没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虽然明说了是要去辽东“吃苦”,但也明说了有边贸特权等利益。
但今天的话题就不再是将来实封藩国啥的了,今天还有新朋友来。
“王爷,这辽东……还去得成吗?鞑子都打进辽东了。”
朱华增并没有太高水平,他现在其实也担心。
但他还是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嘛,陛下英明神武,既有旨意,当然有把握……”
这小院一般的酒肆里,今天来了好几家答应朱华增安排一些旁支和家仆去辽东的大族家主。
此刻他们神情凝重,也玩味地看着朱华增。
“何里正,你说是吧?”朱华增看向其中一个老者。
“陛下天威浩荡,雄心壮志,那是自然。”他回答道,随后蹙起眉,忧虑地说道,“只是如今战事不利,现在想来,早早就做准备让王爷等招募勇壮汉民实边,倒显得小觑了鞑子……”
“是啊,就算先前把辽河套打下来了,以后怎么守呢?还以为这次官军大肆出击是胜券在握,结果没想到……”
“王爷,我琢磨着,怎么有些蹊跷啊。是说咱们去管着蛮子开垦出良田来,这还能去吗?”有人连连摇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