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七月流火(1 / 3)

和熹皇后秘史 夏莫焱 3907 字 2021-01-15

永初二年,此刻距离刘祜登基为帝已整整两年。

经过两年前政变失败的打击,以匈奴人为首的边境蛮夷安分了不少。邓绥力主轻赋税薄徭役,以夯实国力,又加以近年来风调雨顺,百姓物产颇丰,这个古老的帝国逐渐焕发出欣欣向荣的生机。

只是,越繁茂的树冠越容易隐蔽雅雀,越庞大的树根越容易滋生腐坏。

这年夏天,洛阳及周边郡县突发旱情。整个七月,真如流火一般,连续数十日烈日当头,滴雨未下。不出一个月,洛阳周边出现了成百上千的饥民。邓绥立即令受灾郡县官府开仓赈粮,以解百姓疾苦。

幸亏这几年的好光景,各地官府都积攒下了不少余粮,此次开仓赈粮又甚为及时,很快便稳住了民心。只是眼看着天象还是迟迟没有下雨的迹象,邓绥心中也有些忧虑。有朝臣进谏,让太后携天子,率文武百官斋戒沐浴,太庙祈雨三日,以求上苍庇佑。邓绥有些厌烦的将进谏者斥了回去。

事实上,邓绥早已对长久以来朝堂民间盛行的祭祀拜神之风有所不满。她自己从来都是一个不信鬼神之人,人定胜天,种因得果,岂能一心寄望于怪力乱神。只是这千百年来的迷信之风早已深植人心,一时间难以破除。现在借着这个机会,她倒正好可以整饬这股风气。

于是,面对那些因循守旧的老臣们不断涌来的奏疏,邓绥统统视而不见,果断下令将供祀陵庙的开支裁去一半,太庙皇陵的杂役人员也去了大半,一应祭祀之物从简。这样一来每年可省下数千万钱,用于真正的民生社稷。

私下里,听闻此事的刘祜悄悄问了邓绥,他心中总是有些不解,就算要裁剪庙陵开支,为何要选在这样一个旱情严峻的时机呢,这样一来百姓心中岂不是更为不安。

邓绥谆谆善诱的对刘祜道“祜儿,你可读过周易中的否泰二卦?”

刘祜恭敬的答道“天地交谓之泰,天地不交谓之否。故以言运数之穷通。亦曰否泰。”

邓绥道“说的很好。否极则泰来,易穷则变,这是万物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所谓的天机。你看我大汉泱泱百年,历经无数大小天灾,可曾有一次不是否极泰来,阴极生阳?如今,这天儿已经旱了快足一月了,孤心想,也快到了否极泰来的时候了。”

刘祜恍然大悟“母后的意思是,这雨很快就会下了,母后借此时机裁减了陵庙祭祀的典仪开支,待甘霖从天而降之时,大臣和百姓们自然就会明白,祭祀拜神,并不会带来甘雨,反之,去了这些,上苍也不会降灾惩罚。百姓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富足的生活。”

邓绥会心一笑。经过徐防两年来的悉心教导,这个年轻的皇帝愈发通透聪慧,她的心中也甚是欣慰。

只是没想到,流言比天机的变化来的更快。

邓绥的新政刚诏告没多久,京师便流言四起。正如刘祜所担心的那样,受灾的百姓们如临大敌一般,唯恐太后不敬神灵的举动将为他们带来更为持久的灾难,不仅没有停止祭祀,反而私下里变本加厉的举行各种更加匪夷所思的祭祀祝祷活动。

消息传到邓绥这里,她不禁有几分恼怒。面对那些先前劝阻的大臣们更加汹涌的进谏,邓绥坚持没有收回成命。但是这次,她不打算避而不见,相反,她决定要走到百姓中间去,亲自告诉他们不要迷信的道理。

邓绥遂命洛阳令李岑立即在洛阳城楼下施舍赈粮处,将饥民和洛阳城中百姓都召集于城墙之下,明日她将携皇帝一起登上城墙,亲问受灾饥民和洛阳百姓。

这李岑虽说是京官,但觐见天颜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新帝登基之后,尚未能一睹龙颜。如今得了这等机会自然欣喜不已,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加派大量人手,将太后与陛下登楼之处整饬一新。为了博取圣心,又征召了上百名城中百姓,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