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义军入潼关(2 / 3)

换成了义军各营的弟兄。

只见这些弟兄们一个个都昂首挺胸朝气蓬勃的拿着兵器站立在各处城头之上,丝毫都没有那过去潼关卫军的颓废低迷之气。

在那东面关城的城门楼子上,一面两丈多高的“铁”字旗正在迎风飘扬,而在铁字旗的两边则是张献忠、贺一龙他们的旗帜一字排开。

此时时节已经进入到了崇祯八年的农历八月份,某一天的早上一大早,那王铁领着铁营的几个高级军官上到这潼关城墙上来观看那日出,以及欣赏一下这黄河和秦岭的风光。

王铁他们是凌晨四点钟起的床,经过一个小时的洗漱收拾吃饭之后,在凌晨的五点天刚刚亮的时候爬上了潼关东城墙上。

由于此时太阳还没有出来,所以王铁他们就沿着东城墙往那南城墙走去看看那奔腾不息的黄河。

只见那王铁穿着一身最近用棉布做的一身新的蓝色箭衣腰间系着一根麻绳走在前面,毕竟这又不是去打仗,所以王铁没有挂战术革带,就连佩刀都没有挂空着手走在前面。

这头上也没有戴斗笠帽,这大早上没有太阳没必要戴帽子,只是缠着一个汗巾用来待会走累了擦汗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在王铁左右两边的则是李子建和赵胜两人,左边的赵胜像过去一样穿着一身窄袖儒袍不过也没有戴冠,这赵胜曾经发过宏愿,没有混出名堂的话他是不会把儒冠给戴上的,所以这赵胜的头发上只是缠了一个明代文人流行的网巾。

而跟着赵胜后面的梁明伦、王行俭、胡明德等各协各营的军师则是即穿儒袍又戴儒冠的。

在王铁的右手边则是李子建,他与王铁一样都是穿着蓝色箭衣,不过他与跟在后面的周兵、杨英、刘体纯等人都是戴着斗笠帽腰间系着革带挂着腰刀。

这一眼看过去瞧着王铁身后的这一行人可以是说泾渭分明,李子建他们这武将身穿军服,赵胜他们这些文人身穿儒袍,这一套文官武将的班底已经是粗具雏形。

而瞧着那王行俭与胡明德他们几个在山西被王铁强行掳掠入伙的几个文人的脸色也与过去大不相同,过去他们总是一副苦瓜脸,就像是王铁欠他们的钱一样。

因为这在过去他们这些人中除了梁明伦之外都认为跟着王铁这个土匪头子混是没有未来的,指不定哪天叫官兵给抓住杀了,所以每天过的是胆战心惊自然是不会有好脸色。

但如今这几个人的脸色都无比的红润就像是重新活了一次一样,随着铁营在陕西取得的一场重大胜利之后,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曙光,都在畅想着如同历代的开国功臣一样流芳百世将功名利禄传给子孙后代。

所以这段时间他们这些人不仅心情比过去好了不少,就连干活那也比过去卖力的多,甚至还主动抢着干活找王铁要活干。

...

这潼关的城市结构为长方形,南北两边的距离仅有一里多不到两里,王铁他们是从中间的城门楼子上去的,所以很快他们就走到了东城墙与西城墙转角处的角楼那里。

这大部分城池的角楼上面一般是有烽火台的,潼关这种重镇那肯定是有的,且烽火台的面积还非常的大,因为王铁他们就爬上了烽火台。

这上到烽火台上之后,王铁他们几个趴在垛口上看着那自西向东奔腾不息的黄河,此时已经是黄河的涨水期,所以这在角楼上的高处看着这黄河非常的壮观。

只见赵胜看着这气势蓬勃的黄河赞叹一句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然后那在赵胜身旁的梁明伦笑着看向赵胜来了一句:“江山在德不在险!”

那王铁见这两人在这里打哑谜就非常好奇,于是转身看向两人问道:“两位先生,您二位又在这里说些什么呢?!”

还没等两人回答,那中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