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指点和敲打(1 / 2)

组织部考核的肃杀之风,如同深秋的寒流,迅速席卷了阳城市下辖的各个县区市。

往年此时,或许是联络感情、互通往来的“旺季”,但今年,却变成了各级领导们倍感压力、四处奔波的“多事之秋”。

为了在最终的考核名次上不至于太难看,甚至能争取到一个靠前的位置,以便向辖区干部们有所交代,并为来年的仕途增添砝码,各县区市的主要领导们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定远县、木漳县的书记县长们前来诉苦求情,尚在情理之中。这两个县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差,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基础薄弱,考核排名靠后几乎是常态。

他们希望能获得一些“同情分”,避免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被拉得更大。

然而,连北城区、谷城县乃至经济实力最强的阳州区的主要领导,也纷纷坐不住了,先后找到市长高成飞和市委书记宋江这里,或明或暗地表达了对考核名次的关切,言语之中无不透露出希望市委能“综合考虑”、“适当倾斜”的意味。

仿佛拿不到一个好看的名次,便无法安抚下面嗷嗷待哺、期盼奖金的干部队伍,也无法彰显自己一年的政绩。

这种“人人自危”、争先恐后的局面,恰恰说明了此次考核动真格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定远县的县委书记是骆宇的老部下,深知骆副市长与宋书记有同窗之谊。在无计可施之下,他恳请老领导务必在宋书记面前为定远县美言几句,争取一个不至于太差的排名。

骆宇虽知此事棘手,但碍于情面和平日里与定远县的工作往来,只得硬着头皮答应试试。

于是,骆宇选择了一个看似汇报工作的时机,来到了宋江的办公室。他先是详细汇报了自己分管的农业农村、体育等领域的工作情况。

这些部门在政府序列中相对边缘,骆宇虽贵为副市长,但其实际影响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有时甚至不如一个实权县的县委书记。

汇报间隙,他忍不住带着几分委屈和抱怨的口吻对宋江说:“书记啊,你看我这摊子工作,多次邀请你去视察指导,总是忙得抽不开身,是不是对我们这些边缘部门不够重视啊?”

宋江与骆宇相识于党校青干班,私交确实不错,平日私下说话较为随意。

听了老同学的抱怨,宋江并未动气,只是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地说道:“老同学,话不能这么说。农业农村工作,看似不如GDP来得光鲜耀眼,但这是国之大者,关系到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关系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看我们阳城的耕地面积这些年一直在减少,不少良田都撂荒了,这是个大问题。你是分管领导,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我听说邻近的洪阳市在土地流转方面搞得很不错,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如果模式可行,你要深入研究,可以考虑在我们市,特别是在定远、木漳这样的县进行试点甚至推广。这才是从根本上增强这些落后地区经济内生动力的大好事!”

骆宇对此也有研究,他如实汇报了困难:“书记,洪阳的模式好,但和我们的情况不太一样。木漳山区多,地块零散,不适合大规模流转;定远县田地分布也不均衡,基础设施跟不上,投资成本高,对企业吸引力不足,大规模流转确实有现实困难。”

宋江听罢,点了点头,指示道:“既然直接流转土地走不通,那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勇于探索新路子。定远、木漳生态环境好,山区风光本身就是资源。能不能依托这些绿色资源,打造大型森林公园、生态风景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康养产业?你要多和成飞市长汇报沟通,把这些想法进一步细化,形成扎实可行的方案报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总要为地方发展留下点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

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