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蛮子与卢阎王(1 / 2)

狠人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构筑「关宁锦防线」,坐镇宁远城。

文武双全的卢象升率领天雄军助守辽东锦州,顶在前线直面女真劲旅。

三十九岁的卢象升,一手组织起来明末最强的一支精兵天雄军。

卢象升的军队,是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原时空中,组建于明末崇祯年间。

天雄军由于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不脱层皮没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有如清朝后期曾国藩编练的湘军部队。然而卢象升的军队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有次军队缺粮,士兵三天没吃饭,卢象升同样三天没吃饭,甚至连水都不喝:“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这支精锐之师由卢象升组建,两千的天雄军击败上万的重甲骑兵(高迎祥军)。用强弩的天雄军,杀死重甲骑兵千余人(高迎祥军)。在确山再次击败高迎祥军。高迎祥攻击南京,攻击失利,转战滁州,天雄军将其击溃,追出五十余里。

两人亦未遇上如原历史般女真军队倾力进犯。

而高起潜监军没有躲在山海关,而是留在宁远。加上锦衣卫监视甚严。

这个关宁锦防线,暂时是固若金汤的。

可惜是蒙古人的势力反而比历史上更大了。

大明不得不以联合东虏牵制北虏的战略政策来应付。

所以才有了这一遭的遣使往议和。

一众人出了山海关,沿着海边北上,一路上又风餐露宿了好几天,才到了宁远城。

这一路上都是大明的疆域,按道理是不会遇上强敌的。有宁远和锦州顶在前方,清兵不敢进犯,只有小股山贼歹徒出没。但在近千骑兵、锦衣卫和吴三桂派出的精锐家丁军护卫下,又有那一路的贼人敢进犯?

便连悄悄来觑探的贼人也被探路的斥候兵和锦衣卫弄死了几个。

城内的蓟辽督师府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古代衙署建筑群。蓟辽督师府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明代北方最高军政机构的建筑。

督师府内,王小龙终于面对面见上了历史名人,在后世对他仍有争议的袁督师。

这个广东的蛋家人出身,号称袁蛮子的袁崇焕,果然长相黑瘦矮小,也可能是因为日日熬在城头监督战事、巡查四处,把皮肤晒黑了。其实他外表还是英俊的,现今看来也才五十岁左右,眉目英伟清秀,否则也进不了以貌取人的崇祯法眼。

后世历史对这位文武兼顾,很有上进心的寒门出身人物,争议甚多。

总的来看,这人不是真的汉奸,否则清帝也不会为他平反。

但他也不是个正直老实人,他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会投靠东林党,也投靠魏忠贤,只要对自己的前途有利,也敢乱吹牛皮把老板哄,可说是吹牛拍马屁的事都会干敢干。

但他也不算大贪官,恐怕大头好处都给了辽东将门和朝中大佬们,为的只是他的事业。

这在他被处死前的绝命诗可以看出来:“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刑前遗言。

这人还真和一般汉奸不一样,他是太过功利主义,被自己的功名事业野心和胆大莽撞害死了。而且他为私利杀了毛文龙,引致清兵无后顾之忧,放胆去绕远路从蒙古南下进攻北京,间接害死了无数京城附近无数百姓。无旨杀了另一个亦手持尚方宝剑的大将,其罪杀之不为过,只是用凌迟大刑加身又太惨了一点。大不人道。

「王少保,本官早闻尔大破北鞑十万大军,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