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陈茶(2 / 4)

裁撤官员。

“詹卿所言甚合朕心。”

“我朝官制沿用宋元两朝,多有冗官之嫌。如今国朝安定,当思进取裁撤冗职。”

“陛下!”铁铉仍旧焦急出声道,“只是当下并非裁撤冗职的好时机!”

“朝廷重开科举不过数年,天下学子都有科举入仕报效朝廷之心。”

“倘若此时裁撤大批官员,朝廷未免有过河拆桥之意。”

“铁大人慎言!”

铁铉声音落下的一瞬,詹同面容严肃当即斥道。

他自然明白铁铉的意思。

先前胡逆案、整顿吏制过后,朝中官职空缺甚多。故此重开科举,补充官员。

而如今两次科举过后,朝廷便要裁撤官员。

在士子眼中,大明朝廷还真有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意思。

可这话!怎能当着朱标的面直接说出来!

“铁大人口不择言,不如回去写好奏疏呈于陛下。”

“我.....”

“诶!”

面对詹同的斥责,铁铉也知自己御前失言,重重叹了口气后便也不再多言。

而明白朱标的意思,甚至都不许朱标开口为铁铉解惑,詹同立时转变立场,出声说道。

“陛下明鉴,铁大人虽是情急,所言却不无道理。”

“故,微臣以为此次应裁撤的乃是冗官官职,而非官员!”

见铁铉看向自己欲言又止,詹同顺势将目光看了过去,继续解释道:“此次裁撤的并非那些官员,而是官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如此一来,士林百姓便知我朝正图鼎盛,裁撤冗职。”

“并非不喜某些官员,将他们一并裁撤。”

听到詹同这番解释,铁铉自然能够明白其中深意。

裁撤官职乃是整顿吏制,而大批裁撤官员却显得朝廷无情。

这样一来的确能让士林学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只不过!

“詹大人,下官方才一直说的都是当下我朝正是用人之际,不该大批裁撤官员!”

“吐蕃、云南需派遣官员不说,将来安南......”

“的确!”

不等铁铉说完,詹同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只是铁大人,六部之中的那些官员便能派往吐蕃、云南?让他们去推行新政,朝廷可能放心?”

“这......”

“今日朝会铁大人也是在场,听闻要远赴吐蕃教化其地百姓,推行陛下新政。”

“六部闲散官员可有一人自荐?”

“不瞒铁大人,方才各部官员多到我吏部门前,所言家母病重、亲友喜迁诸如此类的借口不胜枚举,图的也是不用前往吐蕃。”

“如此挑肥拣瘦,视朝廷法度于无物,将朝廷威严视作儿戏,这些人可配称之为我朝中正官员?”

实际上,先前听谢全提及朱标打算裁撤官员之时。

詹同以为朱标是不喜朝会之上,那些官员三缄其口,不愿请命前往吐蕃。

因此这才一怒之下,打算裁撤大批官员。

可当他知道朱标在意的是冗官冗职,打算裁撤官员并非一时怒起。

詹同却也觉得可以借此时机,整顿吏制。

要知道!

先前因废除科举,朝廷取仕的法子乃是魏晋察举制的变相。即朝中官员、各地官学推荐,待国子监考究学问过后,授予官职。

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朝中官员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虽说当下不似洪武初年时,依照出身分为淮西、浙东两党。

可一旦朱标这位天子对朝廷的把控渐弱,一旦出现个权臣,亦或是过个几十年太子雄英继位。

到那时,这些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