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蕰藻浜(1 / 2)

淞沪。

1937年10月初的上海,天空被硝烟染成灰黑色。

胡宗南的第一军已在刘行阵地坚守了七天七夜。

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将泥土一遍遍翻起,阵地早已面目全非。

战士们蜷缩在战壕里,耳边是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和伤员痛苦的呻吟。

胡宗南站在指挥所前,举着望远镜的手因连日的激战而微微颤抖。

他亲眼看着自己的部队从满编状态打到不足两成,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炮火中消失,一排排战士倒在冲锋的路上。

这位素以冷静着称的将领,眼眶深陷,军装沾满泥泞与暗红色的血渍。

“军座,子弹不多了,手榴弹每人分不到五颗。”参谋长声音沙哑地报告,嘴唇因缺水而干裂:“一营和三营已经合并编制,军官伤亡率达七成。”

胡宗南没有回应,他的目光穿过弥漫的硝烟,看到对面日军阵地又在调动部队。

日军第九师团和第十三师团沿沪太公路南下,向刘行一带发起一轮又一轮猛攻。

第七天傍晚,枪炮声突然变得更加密集。

日军发动了当日第六次冲锋。

胡宗南抓起电话,要通前沿阵地:“给我顶住!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站在阵地上!”

电话那头传来爆炸声和一阵模糊的叫喊,随后便断了线。胡宗南重重放下话筒,对身旁的参谋说:“调我的警卫连上去。”

当夜幕终于降临时,阵地上暂时恢复了诡异的平静。

胡宗南拖着疲惫的身躯巡视前线。

战壕里,战士们东倒西歪地靠在泥壁上,许多人身上绑着渗血的绷带。

弹药箱空空如也,战士们的手中和身旁放着上好刺刀的步枪,这意味着近战武器也已所剩无几。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汽车引擎声。

顾祝同带着部队终于赶到了,当他看到阵地上惨烈的景象和胡宗南憔悴的面容时,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胡宗南苦涩地笑了笑,声音嘶哑:“你们再不来,我们就要打光了。”

顾祝同紧紧握住他的手:“你们守了七天七夜,已经创造了奇迹。”

胡宗南望着黑暗中依稀可见的阵地轮廓,低沉地说:“这不是奇迹,这是拿命填出来的,刘行虽然还在我们手里,但代价太大了。。。。”

当夜,第一军残部撤离阵地,七日前还拥有上万兵力的部队,此刻仅剩不足两千人,且大多带伤。

他们用80%的伤亡率换来了刘行七天的坚守,为整个淞沪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

但刘行最终还是没能守住。。。。

。。。。。。。。。。

10月2日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此遭遇华夏军队顽强抵抗,战斗极为惨烈,双方伤亡惨重。

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和进攻,华夏守军进行了顽强阻击,第90师540团团长官惠民曾率部与日军进行白刃肉搏战。

日军为夺取刘行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整个刘行战役中日军被击毙约1300人,死伤总计约5000人。

日军下级军官损失尤为严重,许多部队军官伤亡殆尽。

刘行失守后,华夏军队被迫退守蕰藻浜一线,这条宽约数十米的河流,成了保卫上海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蕰藻浜是上海仅次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第三大河,由苏州河南翔段向东北出口黄浦江,全长30多公里。

它与西南的京沪铁路和东南的淞沪铁路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沪太公路与其相交,形成上海北郊的水陆交通要道。

日军想要拿下大场,进而拿下上海,就必须突破蕰藻浜。

这里将成为淞沪会战的决战场。

华夏军队沿蕰藻浜南岸紧急构筑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