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分工不同,价值有异?(1 / 2)

对于大姐和姐夫在小日子的遭遇李剑垚不得而知。

到了武昌下车,人家齐厂长带了几辆车等候多时了。

李剑垚也没让人家上前,而是走过去和老齐热情的握手,毕竟人家年长一些,还是人家的地盘上,要给足面子。

“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劳您大驾真是罪过!”

“李教授你就是太客气了,在京城的时候对我和江城国棉帮助都不少,搞个调查而已,自当协助的。

要是让老周他们知道了你来我这我理都不理,那一定被寒碜死!”

“老周哪有那个功夫哦,他这会儿正是忙的时候。

要我说,你让厂办的人来接一下我都感激不尽了。”

“那诚意不够,我又不是老的不能动了,再说也有些事想跟你咨询一下,咱们回头单独聊!”

“好,我在京踅摸了一些好茶,特意给你带过来了!”

“那我可得好好品一下,说实话当初在教室的时候我都闻到味儿了,就是没好意思张口讨要!”

“嗨,早说啊,一点茶叶我至于吝啬?”

同学们不愧是参加过军训的,下车之后列好了队,厂办的人安排蹬车。

虽然是大卡车,但总比腿儿着强。

武昌站距离国棉厂直线距离倒是不远,但要绕一下长江大桥,这路程就不近了,这座57年通车的大桥承担了重要的交通责任,直到95年才有第二座长江大桥通车。

李剑垚和齐厂长乘坐一辆嘎子先行,后面几辆卡车在后面跟着。

车上,齐厂长开口道,

“之前听你的建议回来我们做了些调整,效果很好。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不太拿的准,想听听你的看法。”

“什么事让你这么为难,还吞吞吐吐的。”

“上面有意撮合二厂和三厂和我们合并,说实话,业务上合并我是乐于见到的,但是三个厂子如果合并,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生产的问题,而是退休职工的问题。

我们厂的历史你是了解的,从建国到现在,退休的职工非常的多,这部分的负担过于沉重。

我让人算了一下,即便是合并,我们在固定的支出上也不会太少,这就会导致其实达不到合并的预期。

但政策上又不能抛开这部分的责任。

我想问问你这边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办法,既能让我们厂的效益提升,又能解决退休职工的问题。”

这事倒是给李剑垚也问住了,目前都是国营企业负责自己的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比如住房、退休金、医疗甚至子女上学以及接班等诸多问题。

这时候的工人荣誉感是相当强的,厂子什么都管,以厂为家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直到很多年后工人们依然怀念这段岁月。

而社会养老金的问题,从80年代初开始提及,一直到94、95年左右才正式确立制度并执行,这期间有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自筹的方式来补足这部分缺口。

李剑垚现在提什么方案都是为时过早,这种事情必须得经过大会提议或者国院提及才能进行讨论。

“是没有办法吗?”

“不是,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齐厂长,我先问您个问题,你认为退休之后,原本不同职位、不同工种、不同薪酬的人,得到的退休金是一样合适还是不一样合适?”

老齐人老成精,这个问题如果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职位高退休金多合适,但是李剑垚既然问出来,那就意味着说不同不合适。

而且他是老人了,领袖的教诲他学过,研究过,甚至选集都读过很多遍了。

这不单纯是自己的厂子或者合并后的江城国棉厂的问题,涉及到的层面可能会更高。

“你的建议呢,我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