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六章(2 / 3)

天唐锦绣 公子许 3153 字 1个月前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差遣,成为整个尚书省名义上的“一把手”……

各处衙门积攒的事项一一被提及,而后集思广益,一项一项决策形成,会议进程很快。毕竟宰辅们都是各自衙门的一把手,事务繁忙,能够拿到政事堂上商议的都是难以委决的大事,会议之后还要回归各自衙门处置部务,很是繁忙。

但今日事项繁多,中途歇息一会儿,诸人饮水、小解之后,会议继续。

裴怀节翻看着自己面前记录各种事项的笔记,开口道:“当下海贸兴盛,每年自华亭镇市舶司流入大唐的货殖数以千万,所缴纳之赋税更是填满民部库房,国力因此蒸蒸日上。而朝廷于广州设立市舶司,却只有一个来济前往主持,怕是难堪大任,万一其才具不足导致广州市舶司难以达到华亭镇市舶司之规模,定要造成巨大损失。以我之见,应当在朝廷选拔能吏、干吏,派往广州、充入市舶司,确保广州市舶司之运转,既能为海贸服务,亦能为朝廷获取税赋。”

堂上一阵沉默。

市舶司虽然是朝廷官署,但因为要与海贸打交道,所以素来被认为是水师的囊中之物——没有水师配合,各处海商谁会在意区区一个市舶司?

况且广州市舶司新设,首任市舶司提举乃是房俊举荐之原万年县令来济……

这是打算对来济动手,还是瞄准了整个广州市舶司?

刘洎环视一周,将诸人神色收入眼内,淡然道:“市舶司负责开具出海贸易的证明,对准许出海的船舶进行检查,察看有无挟带金、银、铜钱、军器、马匹、人口等违禁之物,更要负责收取商税、舶税,责任重大,关乎海贸之成败,确实不能任用一个全无经验的新人一手掌控,最起码要派人予以辅助、从旁监督。”

说完,看向马周:“侍中以为如何?”

马周沉吟稍许,道:“越国公素来有识人之能,他既然举荐来济担任提举,想必来济定然能够胜任。虽然二位之担忧不无道理,却不宜此刻对市舶司人事任免有所变动,不妨等待一段时间,如若广州市舶司之运转不如预期,再行调换不迟。”

刘洎予以反驳:“既然市舶司之重要一致公认,又岂能等到犯错再予以更正呢?吾等乃帝国政务之决策者,该做的是防微杜渐,更是未雨绸缪,假使他日因吾等之犹豫、迟滞而导致广州市舶司损失严重,那便是吾等之失职。”

崔敦礼蹙眉道:“中书令此举怕不是未雨绸缪吧?来济刚刚履任广州市舶司,尚未有政绩传来,咱们便首先否定了他的付出与努力,简直是莫须有。”

“崔尚书之言有理,假若以中书令之推断,任何人、任何职务都可以此理由进行调换、任免,这与‘有罪推断’何异?就因为你的怀疑,便认定别人有罪,绝对不行。”

大理寺卿戴胄出言,驳斥刘洎。

刘洎倒也不恼,淡然道:“既然如此,就是否向广州市舶司增派一名提举、若干官吏进行表决吧。”

政事堂的规制素来如此,如遇到难以委决之事,便由数位宰相一并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但现在宰相的数量是双数,所以有可能双方持平,如出现此等状况便需要递交给陛下做最后之决断。

刘祥道颔首道:“那就开始吧。”

刘洎首先询问马周:“侍中以为如何?”

马周毫不犹豫:“否。”

刘洎点点头,这是已经确认的,马周不仅与房俊关系密切,且素来与自己的执政理念不同,反对在意料之中。

他又看向民部尚书唐俭:“莒国公之意如何?”

唐俭犹豫片刻,捋着胡子,蹙着花白的眉毛很是纠结,好半晌才道:“可。”

也不出刘洎之预料。

唐俭私下与房俊关系甚佳,可市舶司的商税、舶税与民部干系重大,若能由中枢直接控制市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