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鲁郡之战风云涌,仲达迁都避锋芒(2 / 3)

,迅速突破了卞县的防线。城中的伪魏军士兵们在慌乱中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没过多久,卞县便被飞影骑拿下。

卞县的溃兵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路朝着鲁郡治所鲁县退去。他们的狼狈逃窜,让鲁县的守军也开始人心浮动。钟会得知卞县失守,眉头紧皱,心中暗忖:“蜀军来势汹汹,看来此次鲁郡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与此同时,张飞、徐质大军与诸葛亮、杨再兴大军会师后,也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鲁县城下。一时间,鲁县城下,蜀魏联军总数已达八万余众,密密麻麻的营帐布满了城外的空地,一眼望去,犹如一片钢铁森林。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城中的敌军示威。

联军的到来,让鲁县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城中的百姓们紧闭家门,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伪魏军士兵们则在城墙上严阵以待,他们望着城外那如潮水般的联军,眼中既有恐惧,也有一丝决绝。

钟会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的联军,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次战役的艰难,但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他绝不能轻易放弃。钟会召集城中的将领,开始部署防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众将听令!”钟会高声说道,“此次敌军来势凶猛,但鲁郡是我军的最后防线,我们必须坚守。各门守将务必严阵以待,不得有丝毫懈怠。弓箭手准备好箭矢,待敌军靠近,万箭齐发。”众将齐声应诺。

之后,钟会又对王昶、王基二人吩咐道:“此战后方的粮道与退往琅琊的通道是重中之重,汝二人定要护住粮道与退路,不得有误。”

王昶、王基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城中的伪魏军迅速行动起来,搬运石块、准备热油,一切防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将领们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城中的伪魏军迅速行动起来,搬运石块、准备热油,一切防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此时在泰山郡,司马懿则陷入了极度的忙碌与焦虑之中,他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再度迁都的事宜。鲁郡局势的每一丝变化都如芒在背,让他寝食难安。司马懿明白,一旦鲁郡失陷,联军的兵锋将直指泰山郡,这里将再无安宁之日。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向曹髦建议迁都东莱郡。

曹髦听闻此议,眉头紧锁,眼中满是不甘与无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战乱而迁都了,每一次迁都都意味着国土的进一步沦丧,皇室尊严的又一次折损。但面对当前的危局,他也明白已无更好的选择。“司马卿家,此次迁都,朕希望你能确保皇室安全,若再有差池,朕定不饶你。”曹髦语气中虽有不满,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

司马懿闻言做足样子,赶忙伏地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东莱郡虽非久安之地,但可暂避联军锋芒。待臣整顿军备,定能收复失地,重振我大魏之威。”嘴上虽这样说着,可司马懿心中清楚,局势已对他极为不利,此番迁都不过是权宜之计,未来充满了变数。

整个泰山郡陷入一片混乱,官员们匆忙地收拾着宫廷的贵重物品,文牒古籍,百姓们也在士兵的驱赶下被迫离开家园,踏上未知的迁徙之路。

一路上,老人的叹息、孩子的啼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惨的画面。许多人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出多支探子,密切关注鲁郡的战况。每一条消息都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当得知联军在鲁县城外扎下大营,准备开始攻城时,他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司马懿心中清楚鲁郡守军支撑不了太久,必须加快迁都的速度。于是,他下令加快行程,哪怕日夜兼程也在所不惜。

在这动荡的局势下,人心也随之开始浮动,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蠢蠢欲动起来。甚至就连部分将领对司马懿的决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