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寒日调音台:珠江边的音频密钥(2 / 3)

清甜,河粉边缘带着恰到好处的焦痕;凉瓜鸡茸河的碧绿芡汁裹着绵密的苦瓜丁,入口先苦后甘;五柳河的糖醋汁在瓷碟边缘凝成糖霜,炸过的河粉吸饱了酱汁却不失酥脆。最妙的是豉油皇炒面,细如发丝的面线裹着琥珀色的酱汁,与银芽、韭黄翻炒得根根分明。

当老火汤的热气彻底模糊了玻璃窗,凌晨看见刘冠亭用竹筷拨弄着碗里的猪手筋。窗外的骑楼檐角挂着冰锥,在路灯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极了他们昨夜调试设备时,调音台上闪烁的指示灯。他悄悄摸了摸大衣口袋里的暖手袋,突然觉得这湿冷的广州冬夜,竟有这烟火人间的温暖。

沙河大街的路灯在雾中晕成橘黄的团,凌晨领着众人往星海音乐学院走时,阿昌突然指着巷口凉茶铺的霓虹灯笑:"这'癍痧茶'的招牌,亮得像咱们录音棚的电平表。"骑楼飞檐的冰锥滴着水,落在刘冠亭呢子大衣上凝作冰晶,而凌晨袖口磨出的毛边,正扫过路边结霜的冬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旧礼堂的红砖墙泛着潮气,推开雕花铁门时,一股混合着松木与栀子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谷老师正踩着板凳挂声学处理棉,藏青色中式罩衫的下摆随动作晃荡,银簪绾着的发髻间别着枚录音带造型的发卡。"可把你们盼来了!"她转身时,玳瑁眼镜滑到鼻尖,露出眼角细密的笑纹,手里的图钉还沾着木屑。

三十米高的穹顶彩绘在顶灯亮起时显影,天使翅膀的金箔漆与地面新铺的藕荷色隔音毡相映。十二台Neve调音台排成弧线,机架上的dbx压缩器闪着幽蓝微光,而谷老师的工作台上,青瓷笔筒里插着录音笔与毛笔,旁边的搪瓷杯还飘着茉莉花香。"这些设备报关时,谷老师催了七次加急电话给海关。"凌晨话音未落,林沫的羊绒围巾随步伐轻晃,流苏扫过凌晨袖口磨出的毛边。她突然驻足从包里摸出暖手袋,指尖触到袋面温度时,又悄悄往凌晨掌心塞了塞,凌晨望着林沫腓红的温情脉脉,心中一暖,报以一笑。

"冠亭先生久仰!"谷老师与刘冠亭握手时,指尖的粉笔灰蹭在对方呢子大衣上,她忽然松开手,指向墙角堆叠的木箱:"这些英国Neve调音台,跑了七趟海关才盖完章。"海关封条的红漆在灯光下流淌,像未凝固的音符,"去年在香港听过您给张国荣做的混音,那套空间残响算法,正是我们要嵌进飞图基因里的密钥。"

木箱侧沿的烫金标识"飞图娱乐"在雾中起伏,谷老师从罩衫口袋摸出的磁带盒边角已磨圆,泛黄便签上除了混响标注,还写着一行小字:"香港录音团队参数对照表"。"林沫这版《千千厥歌》,我想做两个版本——"她突然翻开盒盖,露出磁带内侧的铅笔字,"粤语原版用您团队的电子混响,普通话版要加进星海湖的蛙鸣采样,让两种声音在耳道里撞出珠江入海口的浪。"

阿昌戴着耳机调试话筒时,谷老师已打开锦盒,十二枚铜旋钮在掌心泛着暖光:"广州牙雕师傅雕的木棉花纹,要嵌进英国设备的心脏里。"当梅花纹旋钮卡进Neve台的瞬间,隔壁琴房的古筝恰好拨出泛音,铜扣轻响与琴弦震颤在声场里交叠,像极了她画在声谱图上的"中西合璧共振点"。

"冠亭先生可知,北京现在每月只批三张专辑?"她用软布擦拭JBL音箱的动作忽然停顿,布面栀子香混着设备静电味在冷雾中凝成团,"但咱们有星海音乐学院的录音棚,有您带的这手调音技术——"银簪在顶灯下滑出银弧,指向穹顶彩绘剥落的天使翅膀,"等把这些英国旋钮换成中国芯,飞图要做全中国第一个出CD专辑的厂牌,让卡带时代的耳朵,听见数字音频里的珠江潮。"

此时阿昌正对着防喷网哼唱旋律,窗外冰锥坠地的碎裂声,与谷老师手绘的声场分布图上,那些代表高频激励的红箭头遥相呼应。她忽然抓起刘冠亭的手按在调音台上,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