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东方巴黎(2 / 2)

河畔,感受着巴黎的浪漫与风情。

微风轻拂,同时也带来了远处传来的悠扬音乐声。那是街头艺人演奏的小提琴曲,音符如行云流水般在空气中流淌。

波光粼粼的江水,倒映着岸边的建筑和绿树。阳光洒在江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随着水波的荡漾而闪烁着。滨城确实很美,而且是独特的美。

孙国华初任滨城市长时,便敏锐意识到这些欧式建筑承载的历史重量。面对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开发商的改建诉求,他在市政会议上掷地有声:\"这些百年建筑不是冰冷的砖石,而是城市的灵魂。毁掉它们,滨城就失去了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为了从根本上保护这片历史风貌区,他牵头组建专家团队,历时一年走访调研,收集了上千份建筑测绘资料和口述历史。

在他的推动下,《滨城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应运而生,这是全省首部针对历史风貌区的专项立法。条例不仅明确了建筑修缮标准、开发限制,更创新设立\"建筑身份证\"制度——每栋历史建筑都配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了解建造年代、设计师故事及保护历程。

同时,他力主引入\"微更新\"理念,在不破坏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对内部管线、消防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让老建筑既保留历史韵味,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如今漫步老城区,昔日斑驳的外墙经过专业修缮,重现了百年前的典雅;废弃的老洋行被改造成文化艺术中心,哥特式礼堂变身沉浸式剧场,露天广场定期举办古典音乐会。这些特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每当游客惊叹于滨城与巴黎相似的浪漫风情时,当地人总会骄傲地说:\"这是孙书记为我们守住的'东方巴黎'。\"这些凝固的历史,正以鲜活的姿态,继续诉说着滨城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