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诸葛攀的迁徙路(2 / 2)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赵腾道,“如若朝廷真的想用诸葛氏,岂会迁到河东来?”

邓元依旧不解。

河东一带虽然在汉末时期盗贼横行,饿殍遍野,但在杜畿、杜恕父子任河东太守以来,逐渐将这个位于京畿腹地的郡治理成了大魏模范郡。

如今的河东今非昔比,吏治做得相当不错,很多朝廷的新政在河东这里,推行得也相对顺利。

这跟如今的庙堂现状有一定关系。

闻喜裴氏、贾充的母族解县柳氏等当地豪族,出于当家人跟天子走得近,或主动或被动地做了一些利益上的妥协。

当然邓元这种阶层看不到庙堂之上的利益往来,只单纯地疑惑:“咱河东不是好地方吗?”

“那要看是什么地方。”赵滕道,“你可知诸葛氏被迁去何地?”

“何地?”

“汾阴。”

闻言,邓元恍然大悟。

他虽然学识一般,但作为常年混迹于基层的小吏,看地图是基本要求。

汾阴那地方在河东郡的西北角,汾水之南,大河之东。

大河对岸,名义上是冯翊郡管辖的夏阳县境内,但实际上那里早没有多少魏民,以胡人居多。

如此看来,这跟流放边疆没什么区别啊。

邓元这般想着,却听赵腾再次开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我料想朝廷此举是有深意的。河东距洛阳不远,这些蜀地遗老、高官之后自然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的。”

“同时把他们的族人迁到胡魏结界处,可充实当地魏民人口,遇到异族叛乱、劫掠之时,也可就地征其族人,为大魏戍边。”

邓元想了想,觉得这是个好方略。

他是土生土长的河东本地人,记得少年时曾遇到一次胡人侵扰。

那时候一听胡人作乱,当地那些哪怕家里有数百部曲的豪族也基本都在观望。

只要不是胡人抢到他们家里,他们都会安然理得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郡里派兵来解围。

等官军来了,他们才派出部曲,象征性地跟着吆喝两嗓子,结果什么损失没有不说,战后还捞到了功劳。

最终啊,这苦难只有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来承受。

而今,朝廷把蜀地豪族迁到边境说不定真能改善这一问题。

因为这些人在大魏无根无萍,胡人来了首先抢的就是他们,他们若是不反抗,那就会丢了唯一的饭碗......

翌日一早,在大阳县休息一晚的诸葛攀一族再次上路,随行护送的还是大阳县丞赵腾。

四日后,他们抵达河东郡治安邑后并未进城,又稍稍休整了一下,继续向西北方向而去。

又过了五日,诸葛攀终于抵达汾阴县。

朝廷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一间府邸,毕竟人家长途跋涉而来自然要给一个临时落脚地,总不可能让人家去郊外当野人。

当然,之后是去郊外建庄园还是另有打算,朝廷就不管了。

经过几日的忙活,诸葛攀算是在这个河东小县安顿了下来,而就在这一日,一位不速之客前来拜府。

“前巴西太守,薛齐?”

看过名刺,诸葛攀吩咐道:“请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