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效仿(1 / 2)

信使也不含糊,就这么把戴陵说过的话学了一遍:“我家将军说了,贵军来犯,他作为后将军是一定要保家卫国的,这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过他手上士兵不多,又缺乏训练,所以只能用计策来阻挡贵军。

外面修建大营的地方是让贵军休息的,干草是让贵军喂马的,木柴是让贵军做饭的,猪羊是让贵军填肚子的,原本还打算准备些水,不过担心贵军认为我军会在里面下毒,最后就没有用,好在旁边就是谷水河,贵军可以自己取水。

这些做法是为了让贵军知道我军早就知道贵军来犯的消息,并做了准备,好让贵军心生顾忌、提高警惕、踌躇不前,这招的典故是春秋时期的弦高犒师。

弦高经商时候遇到袭击郑国的秦军,就冒充郑国的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秦帅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于是领兵顺手灭掉滑国后返回,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亡国。我家将军效仿的就是弦高的计策。”

魏延听完后愣了几息,这才反应过来戴陵这厮生怕自己看不懂他的做法、听不懂信使的话,干脆把整个内容都讲给自己,说到最后还是那句话——想要什么可以说,别急着打他。

然后他算了算后方大军的脚程,便问信使:

“你们将军在此地有多少兵马?“

“足足有一万人,另外还有三千人是前不久从函谷关撤回来的,加起来一共一万三千人。”

“这也不多啊?”魏延笑出声来,“我记得上次在郿县你们将军不是还有三万人吗?怎么越混越回去了?”

“回前将军,之前在郿县的时候,三万人里面有辅兵,我们将军这次只有战兵。”信使说完想想不对劲,又补充道,“当然城里的大户和百姓也会帮着守城的,我们将军爱护百姓,不敢把他们算成士兵,也不会强迫他们参加战斗,外面的营寨也是我们自己修的,不曾强迫百姓做工,那几个大营外的百姓其实是城中富户的家仆。”

......

魏延最后还是没有去住戴陵让人修好的营寨——主要是他担心万一对方有什么阴谋,自己一时间没有发现就会吃亏。

当然他也不打算主动进攻戴陵,主要是这些年下来,汉军已经发现并不是每次都要尽量消灭更多的敌人,适当放走一些作战意志不高的敌人非但无害,还能把“不愿意跟汉军作战”的思想传播到其他魏军那里,降低他们的士气,当然这个计策的前提是汉军能够一直胜利。

而戴陵则是有着多次合作经验的老朋友了,即使是魏延这样脾气暴躁又爱战斗的将领,也不太好意思对戴陵喊打喊杀。

于是魏延一边扎营一边给后方的丞相送去消息,又让戴陵的信使先回去,过两日再来。

诸葛亮收到魏延的消息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大军中的诸多将领也笑出声,邓艾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将领会议所以不明为大家为什么笑,还是姜维给他解释了一下。

然后邓艾就感慨难怪汉军屡战屡胜,你看魏军剩下的都是什么人啊。

等笑完之后,诸葛亮就给魏延回信,让他先不要打戴陵的城,不过要求城中的魏军要把武器交出来,还要让汉军派人进去城中检查一下,防止魏军有什么阴谋,如果魏军愿意按照汉军的指示办,那么就说明这批魏军没有什么威胁,可以放任他们留在城中。

甚至还附送了一个锦囊,说是如果魏军愿意配合,就把这个锦囊交给戴陵。

魏延虽然很好奇锦囊里面写的是什么,不过他没有偷看,而是先对魏军传达了诸葛亮的指示。

戴陵身边的将领听到戴陵传达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忍不住表示宁愿跟汉军拼了,不过立刻被劝了下来,大部分人都认为目前的汉军不可力敌,戴将军这样的缓兵之计终究是稳妥的。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