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太史慈与公孙度(2 / 2)

——当公孙度的主公占领历史上公孙度所占的所有领地时,公孙度的“王候之命”特性消失,忠诚度改为死忠。

历史介绍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东汉末年在辽东地区建立东国。

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建宁二年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初平元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不久,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建安九年病逝,子公孙康继承其位。

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公孙度的“王侯之命”特性,使得赵不二根本不敢重用于他,经过一番思虑后,决定改任他为文职,并出任劝学从事一职。

典学从事负责总领一州之学政,而劝学从事怎地位仅次于典学从事,但只负责劝学,并没有领导学子的能力,总的而言就是如同三公那般,职位很大,却没有任何的实权。

对于赵不二的任命,公孙度颇为不满,但也不好明说,只是透入了他想从军的想法,但赵不二以准备办理幽州学院为理由,拒绝了公孙度的想法,并告诉他劝学从事对他准备办理学院所起到的重要性,托出自己不仅没有冷落他,而且更加的重视他。

同时,本对辽东属国长吏公孙瓒抱有很大忌惮的赵不二,现在又打起了公孙瓒的主意,按历史上的记录来看,公孙瓒最强时期,就是占据了整个幽州,而身为幽州牧的赵不二正好激发公孙瓒的“王侯失意”特性!目前没收到公孙瓒“死忠”提示的原因,应该是两人还没有碰面,毕竟两人连面都没见到,怎么去死忠呢!

就在招贤令这边进展不错的时候,开仓赈灾之事,在经过前两天的混乱之后,也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赵不二的严令下,整个幽州各镇各县都在城门口支起了粥棚,每天一次为难民施粥,虽然不能让难民们能够温饱,但也能让他们不出现饿死的情况。

各地家中殷实的乡绅、士族也纷纷开始捐赠金钱、粮食乃至破旧不堪的衣物。

他们愿意捐赠的理由各式各样,但最多的原因,只有那么几个,一是出于赵不二对士族子弟的重用,使他们支持赵不二的政令;二是为了求名,为自己的家族在当地累积声望;三就是单纯的善良,不忍百姓受苦,想为百姓出一份力。

令赵不二没有想到的是,两天下来,广阳郡各地所捐款项足足有8535余金币,粮食81万余斤,而广阳郡所有赈灾之地一天一共才只需要2万余斤粮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