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妹妹她仰慕师父,想跟师父学本事吧。”
朱慈烺模棱两可的回道。
这自然不是心里话,朱慈烺虽然才十四岁,但毕竟是太子,对某些事情相对敏感。
说真的,他并不认为妹妹是喜欢师父,事实上就连他都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感受。
至于成婚,对于朱慈烺而言只是该做的事,太子妃是谁不重要,自己喜不喜欢也不重要,能为父皇分忧、能肱骨江山,这很重要。
妹妹的心思他其实一直都知道,只要能让父皇少些忧愁,妹妹愿意做任何事,朱慈烺身为太子,有时候都为此感觉惭愧。
“嗯,有道理。”张世康对此表示十分认同,即使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教什么本事。
车队自外城出去一路向西,约莫走了半个时辰,终于抵达四大学堂所在地。
四大学堂位于制造总局东北,毗邻制造总局辖下的诸多工坊,这片建筑群与近卫军驻地所在的西山大营相距很近。
历经两年多的发展和不断扩建,制造总局、各式工坊,以及新建的四大学院,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类似大型社区的存在。
匠人在聚集、不少匠人也将家属安置在此,四大学院如今也已经开始招收学生,日后入住的人肯定会更多。
为此,张世康命工部在各式工坊和四大学院之间,修建了不少的商铺和普通民宅。
假以时日,这里必然会逐渐变成一个吃喝住行一条龙的新街区。
这些商铺民宅隶属于制造总局,只租不售,用于补充制造总局开支,当然,都要纳税。
庆典的举办地被选在了大明皇家科学院,但张世康仍旧先去了其他三处学院参观。
按照张世康的意愿,几所高校皆被设置成了住宿制,有鉴于如今百姓仍旧困顿的生活,张世康与王徵等人商议,三所学堂均设两种入学协议。
第一种自然是正常缴纳学费入学,针对贫民子弟,学堂将拟定长达三年的合约。
只要签订了合约,贫民子弟一切费用皆免,三年后学成,分配至大明皇家制造总局工作,自月俸中划出一半来偿还三年的学杂费。
是的没错,三所学堂毕业的学生,大明包分配。
当然,学堂毕业的学生倘若想入官场,皆可参与进士科、明算科、理工科等科举。
这方案在大明算得上史无前例,好在是三所学堂第一期都只招收五百名学生,这点银子还是毛毛雨的。
以至于当一个月前,三大学堂的招生通知陆续传至北直隶、乃至河南、山东后,各地贫民子弟纷纷前往。
毕竟皇家制造总局虽然才成立没多久,但已经被天下匠人倚为圣地。
原因无他,地位与高福利待遇,最关键的是,这里拥有整个大明朝最好的科研条件。
张世康花费了足足半个时辰的功夫,将三大学堂的主要办公场地、讲学场地、学生宿舍以及餐厅检查了一遍。
该说不说,自打朝廷在张世康的建议下,把工部的兵器火器研发与打造职能剥离后,工部专注于建造,效率比以往高出不少。
尤其是东厂的番子遍布两京十三省,再加上剥皮实草的珠玉在前,工部一年的紧张赶工过程中,竟然没查出一人贪腐。
“工部做的不赖!太子殿下,你觉得该不该赏?”张世康抚摸着陆事大学堂巨大的红漆柱子,对一旁的朱慈烺道。
一旁跟着的工部侍郎脸上立马露出喜色,这两年来,他几乎大半时间都住在工地上。
工部尚书范景文坐镇朝堂,工程那么多,两个工部侍郎连轴转。
要么在天津造船厂监工,要么在军港监工,要么在大沽口监工,上半个月可能在天津卫,下半月可能就在陆事学堂。
工期紧,任务重,上头的武英郡王又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