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飞鸿踏雪泥(四十三)(1 / 2)

我自九天来 卸甲老卒 2059 字 13小时前

老君山被誉为道家祖庭,天下无双圣境,世间第一仙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云海金顶,十里画屏,龙吟听泉,中鼎云涌,曾有仙人在此得道,并留下巅峰托起九重天之千古佳句。

自从圣人刘赢成为九五至尊,冯吉祥把道家正统剽窃而去,近年来,老君山每况愈下,不复当年万人登梯香火满山之盛景。

三君殿外,李桃歌几人并排坐在石阶,瞅瞅云海,再看看田间忙碌的道人,互相大眼瞪小眼,谁都没心气闲聊。

当自报家门,亮出相府的金字招牌,老君山道士并未表示出敬畏神色,只派了一名叫做徐清风的道童,将他们领至殿门,说要禀报三殿真人后,再来安排在何处抄经。

山顶远比山下要冷,屁股坐着白雪,鼻孔冒着白雾,硬是坐了一个时辰都没见到人影,好在几人不畏严寒,这才不至于被冻毙。

最为诧异的是赵茯苓,她阅历尚浅,不谙人情世故,自从抵达京城后,谁见了她都以笑脸相迎,即便是以严厉闻名的罗礼和两名郡主,也将她视作朋友相待,到了琅琊更不得了,侯爷贴身婢女,谁敢得罪,恨不得当姑奶奶供起来,俨然成为侯府的二家主。

打量周围,依旧见不到道士,赵茯苓挠挠头,低声道:“公子,小道士去了那么久,怎么还不回来?难道去吃饭了?”

老君山为何将自己晾到一旁,李桃歌心里大概有数,无非是惹恼了人家祖师爷白玉蟾,因果报应而已。

丢人的事,怎好意思开口,狡辩道:“老君山那么大,找个人如大海捞针,登顶都要几个时辰,怎可能速去速回。”

赵茯苓双手插入袖口,这才觉得暖和些,轻声道:“我觉得名叫徐清风的小道士不太聪明,口齿不清憨憨傻傻的,叫他去找人,说不定走着走着迷了路,索性找个暖和地方睡一觉。”

换做半年前,李桃歌或许会心生怨恨,可今日的青州侯非但不怒,反而有种豁达感慨,笑道:“这件事本就是有求于人,想在人家屋檐下抄经,再强求对方有礼有节,那是自己对自己上的枷锁。周到又怎样,慢怠又如何,对你好与不好,看的是相府和爵位,又不是自己成色,若是盛情款待,只能说明对李家尊敬,而非和你有交情。再说坐在峰顶看风起云涌,何尝不是一种养气养心的过程。”

此言一出,赵茯苓听的云山雾罩。

于仙林撕掉一块牛肉干,惊讶道:“小子,道挺深呀!”

李桃歌挑起眉头,“道?”

“这就是你自己的道,自勉勤励,不假外求。”

贾来喜点评道:“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李桃歌满足笑道:“像是好话。”

贾来喜低声道:“若是没有生而闻道,你成不了相府主人,也荡平不了安西,封不了青州侯,纵观这几年戎马,看似是以智谋局,不如说是以心踏路,相爷默许你来执掌李家,正是看中难得一见的心境。若你在逆境中定力稍差,京城不过多了一名纨绔子弟,想要担起李家重担,痴心妄想。”

李桃歌微笑道:“封侯,掌家,其实都无所谓,只是遵循本心行事而已。”

贾来喜问道:“你觉得相爷看不出真假?”

李桃歌调皮笑道:“父亲有眼疾,看不真切。”

闲聊间,从石阶跑上来一名道童,十一二的年纪,骨瘦如柴,一溜烟来到李桃歌面前,气喘吁吁说道:“善……善人,师……师祖允许你在老龙窝抄经。”

道童名叫徐清风,正如小茯苓所言,长得委实不太聪明,斗鸡眼,流着鼻涕,一开口就歪起脑袋,十方鞋都穿反了,与双眼正好一个内八一个外八。

“多谢小道长。”

李桃歌站起身,客气笑道:“敢问一声,我可以带婢女住在老龙窝吗?放心,她只是照料日常起居琐事,绝不敢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