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和平万岁(1 / 2)

解放十五年三月。

自灭高句丽以来,大明在一片祥和中又过去了三年。

期间,新罗、百济摄于大明的“德望”不仅立马与高句丽划清关系,还向大明控诉是高句丽的浪子野心,说自己完全无意跟大明作对,是高句丽试图拉他们下水,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慧眼如炬”,一眼看出高句丽的阴谋,没有让他们得逞。

而为了提高这番言语的信服力,他们不仅主动把逃亡至国土境内的高句丽贵族们绑了献给大明,还主动向大明表示出了愿意臣服之心。

不过因大明的解放主义,大明中央办事处最终对于他们请求表示了拒绝。

这让他们异常惶恐。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大明中央的拒绝并不是准备对他们动武,而是选择了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盟友。

成为盟友,而不是藩属国。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让他们完全不理解。

毕竟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强,四方小国无不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上贡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大明这一手,明显与他们的认知不符。

不过,虽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但再怎么说避免成为藩属国毕竟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他们本身就没有什么拒绝的权力。

因此,对于大明的提议,他们欣然接受。

大明与新罗、百济达成盟友关系。

而这却正中大明下怀。

双方使者建立关系时,大明顺势提出签订《同盟条约》。

其中,除却互不侵犯和被攻打时同盟军事援助以外,大明特意提出了同盟间或者其他国家和同盟进行贸易时,必须采用大明宝钞进行交易。

而对于这点,两国同样欣然接受,甚至开心不已,与有荣焉。

毕竟,对于大明的盟友鲜卑和西域两者同样是一样的待遇,他们认为这是大明把他们当自己人看待的表现。

自此,经过大明中央商定的联合国计划也在三国达成盟友时正式进入筹备。

解放十四年,大明进入高速发展状态。

除却高句丽地区需要镇压的零星叛乱,大明四方无外患,数年的和平让百姓安居乐业。

而《同盟条约》所带来的隐藏利益也开始慢慢体现。

很显然,作为大明的执政人和林忠等中央官吏并不是单纯的爱好和平。

或者说,你们是不爱打仗。

你们只是在谋划更长久的利益。

你们正在构建一个以大明宝钞为核心的经济圈。

这不仅在潜移默化的加大对外的影响力,还在隐性的为大明掠夺着来自于盟友的经济。

例如——资源的定价权。

大明规定的一切贸易商品必须以宝钞计价。

而正常来说,草原的毛皮宝钞价值定价为三贯,却在同时期大明国内南方的实际价值却为六贯。

而且,这种方式也让同盟国对于大明形成了依赖,形成了以“资源—宝钞—商品”循环,且也让他们又拿着宝钞购买大明的商品,继续促进大明经济的繁盛。

同时,这种只认可大明宝钞进行贸易的活动和大明水军时不时四处奔波军事演习也迫使着周边想与大明和大明盟友进行贸易的小国也不得不与大明签订《同盟条约》与大明成为盟友。

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

琉球、暹罗等小国与大明正式成为盟友关系。

同年五月,大明少量巡航撰写地图的水军路过并停靠在马六甲海峡补给,发现了新的岛屿和马来群岛的小国,并在进行了“友好”交流的前置条件后,发现其挺弱的,便强行进行语言不通的手语交流,带着其使者归国准备和大明建交。

大明的影响力从东亚、中亚、东南亚陆地延伸至东南亚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