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还要招聘本地的护工,这样老人们也能更安心。”
苏瑶点点头,眼神坚定:“嗯,我下午就跟王主任去走访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建立详细的档案。李阳可以去镇上的卫生院,跟医生对接,以后老人的健康监测数据,可以直接同步到卫生院,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情况。”
“好,那我就带悦悦去跟孩子们玩,”李渊笑着说,“让孩子们也帮着宣传宣传咱们的‘瑶光计划’,说不定还能帮老人们接受新设备呢。”
下午,一家人兵分三路。苏瑶跟着王主任去走访独居老人,每到一家,她都认真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记录下他们的需求,还耐心地讲解智能设备的好处。有个姓刘的大爷,因为儿子在外地打工,独自生活,去年摔了一跤后,就一直不敢出门。苏瑶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轻声说:“刘大爷,等咱们的养老院建好了,您就搬过去住。那里有护工照顾您,有智能设备监测您的身体,您要是想儿子了,还能视频聊天,多好啊。”
刘大爷眼眶微红,点了点头:“姑娘,我要是真能去,就不用总担心给儿子添麻烦了。”
李阳则去了镇上的卫生院。卫生院不大,只有几个医生和护士,设备也比较简陋。李阳找到院长,拿出智能设备的说明书和健康监测系统的演示版,详细地介绍:“院长,咱们的智能设备能实时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体温,数据会自动同步到这个系统里,你们随时都能查看。要是老人的身体指标有异常,系统还会自动报警,这样你们就能及时上门处理。”
院长看着屏幕上的系统,眼睛亮了:“这个好啊!咱们镇老人多,医生少,有时候真是顾不过来。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能提前发现问题,也能减少老人的风险。”
而李渊则带着李悦去了镇上的幼儿园。孩子们看到李悦手里的画夹,都围了过来。李悦打开画夹,给孩子们讲瑶光养老院的故事,讲智能床能帮爷爷奶奶翻身,讲呼叫铃能帮爷爷奶奶找护工。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一个小男孩举起手说:“叔叔,我奶奶腰不好,不能长时间坐,你们的智能床能帮她吗?”
继续阅读
李渊蹲下身,笑着说:“能啊,等养老院建好了,你可以带奶奶去看看,让她试试咱们的智能床。”
小男孩开心地点点头:“太好了!我要跟奶奶说,让她去住养老院!”
傍晚的时候,一家人在小广场汇合。苏瑶手里拿着厚厚的走访记录,李阳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和卫生院对接的细节,李悦则收获了一群孩子的友谊,口袋里还装着孩子们送的小石子、小野花。
“怎么样?”李渊看着他们,笑着问。
“走访了15户独居老人,都愿意去养老院,还有几个老人说要帮忙宣传。”苏瑶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有个老人还说,要把家里的老家具搬去养老院,让那里更有家的味道。”
“我跟卫生院谈好了,他们愿意跟咱们合作,以后老人的健康档案会同步更新,医生也会定期去养老院坐诊。”李阳补充道,“而且他们还推荐了几个本地的护工候选人,都是有经验的,明天可以面试。”
李悦则举起手里的小野花:“爸爸,孩子们说要帮咱们画养老院的墙,还要跟爷爷奶奶一起种蔬菜!”
看着一家人脸上的笑容,李渊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山区拓点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以后可能还会遇到装修延误、设备故障、老人不适应等问题,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只要他们坚守着“让每个老人安享晚年”的初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晚上,他们住在镇上的小旅馆。房间不大,却很干净。李阳还在电脑前完善设备调试方案,李悦已经趴在床上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白天画的画。苏瑶坐在床边,轻轻给女儿盖好被子,转头对李渊说:“今天看到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