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天才之名(1 / 4)

升维人生 崇山小农 4179 字 7小时前

自张亮被严校长破格录入崇山小学,已过去两月有余。

他被直接安排进了苏婉清老师负责的一年级“农”字科甲班。虽然年纪明显比同班那些十二三岁的孩童大上一大截,但他身上那份沉稳的气度和对知识纯粹的渴求,很快便让他融入了这个集体,甚至隐隐成了班级里的“定海神针”。

苏婉清老师,这位年轻而富有责任心的女教员,几乎是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特殊的学生。张亮的求知欲仿佛无穷无尽,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汲取着关于“弦律”的一切基础知识。从最基础的“能量感知”、“律言发音技巧”、“弦印结式解析”,到“五行基础弦论”、“微观粒子假说”(这个世界对物质基础的一种认知),他都学得一丝不苟,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然而,张亮的学习方式又与旁人不同。他从不满足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苏老师讲解“聚光弦”用于温室育苗时,他会问:“老师,光粒子被汇聚后,其能量频率是否会因密度增加而产生偏移?这种偏移对不同作物光谱吸收效率的影响是否有规律可循?”

当学习“固土诀”防止水土流失时,他会思索:“我们引动的是土元素本身的‘凝聚力弦’,还是改变了土壤颗粒间的微观静电力?若是后者,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弦律参数,来优化不同质地土壤的固结效果?”

这些问题,角度刁钻,思路清奇,往往触及弦律应用背后更深层的原理,有些甚至连教材上都未曾提及,或是尚在理论探讨阶段。苏婉清刚开始时常被问住,不得不红着脸承认需要查阅资料或请教其他老师。但她非但没有感到难堪,反而被激发了强烈的教研热情。张亮的问题像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知识的大门。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查阅典籍,与同事探讨,甚至跑去向严校长求教。

教学相长,在苏婉清和张亮之间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苏老师的教学水平在应对张亮“刁钻”问题的过程中飞速提升,她对基础弦律的理解也更加透彻、灵活。而张亮,则在苏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和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料(严校长特批,对他开放了部分教师阅览室的权限)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构建着对这个全新力量体系的认知框架。

他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原本因世界规则排斥而难以引动的“规则之弦”,在他强大的精神力不断尝试、调整、模拟下,渐渐变得“驯服”起来。虽然依旧无法像本土学生那样顺畅自然,但他施展出的弦律,效果却往往更加精妙、高效,带着一种独特的、直指本质的韵味。

一个月后,苏婉清看着张亮在实践课上,用一种她从未想过的方式,将“催芽术”与“微雨诀”结合,不仅让种子发芽率提升了近三成,发芽后的幼苗也格外茁壮时,她下定了决心。

她找到了严校长,郑重地提交了一份《关于学生张亮跳级至三年级的申请报告》,后面附上了厚厚一叠张亮平日里的提问记录、实践报告以及她本人的观察评语。

严校长仔细翻阅着报告,越看,眼中的惊讶与赞赏之色越浓。他早就关注着这个特殊的学生,却也没想到他的成长速度如此骇人。报告中那些关于弦律本质的思考,连他都觉得深受启发。

“此子……真乃奇才!”严校长拍案赞叹,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苏婉清的申请,“就让他去三年级,看看乔老师能不能跟上他的节奏!”

于是,张亮告别了依依不舍的苏老师和一年级甲班的小同学们,踏入了三年级“农”字科的课堂。

三年级的负责老师乔永康,是一位年近四十、教学经验丰富、以严格着称的教员。他早就听说了张亮的大名,对这个靠“关系”跳级上来的“大龄学生”,起初是带着几分审视和怀疑的。毕竟,弦律修行,基础至关重要,跳级往往意味着根基不稳。

然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