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遭遇战变成碾压局(2 / 3)

虽然是在黑夜里,但关羽锐利的目光依旧闪亮,自然将魏延的表情尽收眼底。

关羽似笑非笑道:“怎么,文长不信?”

“这个……孩儿不敢。”

魏延连忙抱拳道。

“不敢?”关羽闻言一挑眉道,“那就还是不信了?”

魏延壮了壮胆子,鼓起勇气抱拳道:“义父,孩儿以为敌军数倍于己,还是莫要轻敌为好。”

闻言,关羽仰天大笑道:“不,我儿此言差矣!《春秋》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子初也曾说过:阵战之道,存乎一心。某麾下勇士,自中山起兵时便追随于某,数年下来,大小数百战加身,某皆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是以,士卒乐为效死,敢于死战,使某未尝败绩!

反观他曹孟德,出逃兖州不过数月时间,东拼西凑才拉起一支乌合之众。又多是靠资财蛊惑人心,其士卒必不能逆战,生死之间必然惊慌失措,难成阵列,因此,此战某必胜他曹操!”

不得不说,关羽能成为徐州众将之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不仅看明白了战争,更考虑到了战争之外的客观条件。

甚至根据这些条件,连曹操麾下士卒的战力都推算得差不多,在与自己麾下士卒的战力对比一番之后,便得出了自己必胜的结论。

不加以任何庙算,便横冲直撞杀过去,这叫鲁莽。

思虑完这些后,还敢迅速把握战机,这才是果敢!

两者看似差不多,实则有云泥之别。

名将与猛将的差距,大抵就在此处。

原本历史上关羽进兵樊城,这一场襄樊之战虽然曹仁提前几年就做了准备,却仍被关羽以相同的兵力打得抱头鼠窜,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而且这个所谓的相等兵力,指得是关羽麾下大部分都是水军,而曹仁麾下多是骑兵,如此战绩不可谓不逆天。

后来更是水淹七军,搞得曹操焦头烂额,甚至一度想迁都。

世人之看到了关羽果敢勇猛的一面,却都忽略了关羽为这一战做得准备。

事实上,在关羽还未动兵之前,曹仁后方周边的山匪流寇便遥受关羽调度,并且打出了以关羽马首是瞻的旗号,开始在曹仁后方捣乱。

这就如同原本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边境三郡不战而降一样。

试问关羽若没有提前多方布置、谋算,又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关羽作为当世顶尖名将,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可等到关羽这番话说完后,却见魏延眼中越发迷茫,似乎只听懂了一小部分。

见此,关羽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也不多加解释。

他相信以自己这个义子的天分,迟早有一天能明白的。

若不能明白,那便不配作为自己的义子!

“文长,为父命你为前锋,率军突进!”

这一战是夜战,关羽并没有选择亲自率军冲杀,而是命魏延为前锋,自己则居中指挥。

魏延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抱拳道:“遵命!”

随着关羽一声令下,这场渡河之后的第一战正式打响!

作为进攻的一方,关羽麾下的士卒早已蓄势待发。而曹操则是仓促应战,根本来不及摆出应有防御阵列,更因为夜里视力极差,所以辅一交手,便被打得节节败退。

而作为先锋的魏延,更是充分理解了什么叫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率领着麾下的精锐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奔曹操所在的帅台杀去。

虽然魏延的勇武远不及赵云,但经过一波冲锋后,曹操麾下的将士已然开始乱了起来。尤其在黑夜光环的加持下,更是左右不辩,上下不明,只觉得草木皆兵,战力折损大半。

这直接导致魏延的冲锋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