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计取英山(1 / 3)

“嗯,不过还是要将各处的情形摸清楚之后再说,这几日粮草省着点用”

十天后,张安国派出的各路探子回来了。

“二娃,情况都摸清楚了,霍山县的田雄已经移防到了六安州,霍山县只有团练驻守”

“桐城由黄得功的另一名手下马得攻驻守,有马步军五千人”

“舒城由黄得功手下的一名游击驻守”

“黄得功本人亲自带着五千骑兵在安庆府附近”

“英山县是由左良玉的一个游击带着三千人马在驻守,听说此人以前还是义军中投过去的,叫甚捅破天,跟过扫地王”

“二娃,已经打听清楚了,八大王目前正在安庆府的宿松附近,前不久与黄得功还打过几场,双方互有胜败”

听了花小山的汇报,张安国心里又起了立马去投奔张献忠的念头,不过想起李安国的话他暂时忍住了。

“二娃,不用想了,这几个城池都反复被官军、义军占领过,驻军多的城池自然粮草多,不打桐城,就打舒城,桐城有马得攻在,是一个麻烦,要不就打舒城吧”

“安国,我等为何不打安庆,安庆富庶,打了正好与义父呼应,没准还能将黄得功灭了”

李安国沉默了,这小子成天都想着如何尽早与张献忠汇合,自己要不要赶紧将他压下去,尽早控制这具身体?

“不行,义军余部现在还没有收拢完毕,怎能半途而废!”

“好吧,那你说打哪里比较好?”

李安国心想,搞了半天,张献忠现在还在安庆府一带,这样下去也不行啊,他们迟早会得知张安国等人的下落。

联想到历史上张献忠等人进入湖北后一路势如破竹的劲头,而身后的黄得功却没有追赶,这是为何?

想了一会儿终于有些明白了,估计是在崇祯十五年底到十六年初的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逼近武昌了,驻守武昌的左良玉部吓得跑到池州去了,不过李自成为何没有马上攻取武昌?

嗯,联想到罗雁峰、贺小石,估计是杀了罗汝才、贺一龙后内部有些不稳了,估计又回到襄阳、河南去料理去了。

这些情况张献忠自然不知,不过如果张安国带着英霍山区的余部先一步攻克武昌那会出现什么状况?

左良玉跑到池州后,武昌附近的驻军多为老弱或者团练,如果先拿下英山县,再下罗田、麻城,搜罗粮草,招兵买马,最后在麻城等候张献忠的大军岂不更好,届时,张安国的实力大涨,无论做不做前营总管都无所谓。

“二娃,我改主意了,我等立即西向去打英山县,然后在英山县继续收拢余部,最后北上攻打罗田县、麻城县,在麻城县等候八大王”

“这是为何?”

“听我的,没错,按照我后世的记忆,此时闯王的大军已经逼近汉阳了,左良玉马上就要跑路了,绝对不会理会这几个小县的事情,捅破天的三千人估计精锐只有一半,我等想个法子将他夺下来”

“那为何不直接攻打汉阳、武昌这些大城?”

“你傻啊,武昌府可是有王府的,府里必定有不少家当,当然要留给八大王”

……

英山县城,大别山区腹地唯一一座县城。

捅破天坐在自己的府邸惶惶不可终日。

他原本是山西的一个农民,义军进入山西后便跟着扫地王干,后来扫地王死了,他便成了扫地王余部的首领,不过此时连青壮带家属只有上万人马了,其中能打仗的也就是三千人,在李自成在商洛大山蛰伏,张献忠在谷城投降后便也降了左良玉,最后被朝廷安排到英山县驻防,并接受左良玉的节制。

根据他在武昌府安插的探子递来的消息,左良玉现在已经将武昌府、汉阳府周围的嫡系军队都召集到了武昌府,麻城、罗田的军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