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会攻麻城(4)(1 / 3)

说完就向帐外走去,留下李长庚一张老脸红一阵,白一阵。

“等等”,李长庚颤颤巍巍站起来了,李安国听了便站住了,刚才他也是故作姿态,就等着李长庚服软。

他转过身来冷冷地说道“尚书大人就留在大营吧,破城之后我倒要看看城里到底有多少钱粮!”

李长庚怔了一下,随即便想到眼前这人可是大名鼎鼎献贼手下的骁将,能做到一营的总管,杀人放火的事岂会少干?自己差点被他的年纪和长相迷惑了。

“总管,你想要多少?”

“哼,那就要看城里有多少”

“你想全要?这可不行,这一城大小六万多人也要吃饭啊”

“到底有多少?李大人我可是忙得很,没有很多闲暇与你扯轱辘”

李长庚心里也在紧急盘算着,如果惹恼了眼前这人,最后一场血战之后谁胜谁败还是一个未知数,关键是献贼的大军转瞬即至,届时肯定逃不脱一个屠城的下场,如果开门投降了,等此人进城了,各家有多少钱粮他最后还是能知晓,唉,算了,钱粮乃身外之物,眼下先保全了各家的性命再说。

想到这里,他用右手比划一个“八”字,李安国一看,这是八万还是八十万?嗯,多半是八十万,不过他还是说道“李大人就明说了吧,盍城上下,是死是活,就看你了”

李长庚一跺脚,“总管大人,粮食八十万石,白银八十万两,这下行了吧,何必苦苦相逼!”

李安国一听大喜,想不到区区一个麻城竟是不亚于一座王府的存在!又想到历史上崇祯皇帝过的紧巴巴的日子,他不禁冷笑道“有这许多?我总算是明白这大明朝为何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了”

李长庚反问道“大明如何,与本县的钱粮有何关系?”

李安国让李长庚坐下来,自己也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他的对面,“以李公来看,大明现今为何外不能抵御满奴,任其出入疆域纵横驰骋,内不能安民,哦,在你等的眼里,就是那什么盗贼蜂起,已成不可收拾之态?”

李长庚长叹一声,“还不是朝廷任用奸佞,偏听偏信,导致民不聊生,外奴入寇,加上流年不利,国家接连几年都是大旱,致使雪上加霜……”

“错!”,李安国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皇帝登位前说是阉竖祸国,海内晦暗,皇帝登位后驱逐阉党,大力启用清流人士,可谓众正盈朝,河清海晏,如今登位已经一十六年了,为何却还是左支右绌,每况愈下?”

“期间虽然大旱,不过以国家偌大的身躯,还称不上灭顶之灾,为何变成如此模样?”

“以我看来,如此颓势,关键在一个钱字,李大人巡抚过山东,办过辽东的差事,自然知晓其中的厉害”

“我记得,大明朝最盛之时,每年的税赋加起来有几千万两,现在还不到一千万,何也?土地大多都在士绅、宗室手里,这些人缴纳的钱粮有限却占了多数的土地,升斗小民占有的土地有限却承担了大量的钱粮、徭役”

“辽东一年耗饷两百万,九边一百万,多吗?不多!”

“国家难道没有钱吗?非也!钱多的是,麻城便是明例,江南一带估计更多,就算北京、南京两地加起来恐怕就不下几千万两,不过皇帝想让这些人散尽家财、以纾国难恐怕是办不到的”

“何也?当然是私心作祟,穷国家可以,穷自己当然不行”

“于是乎,赈灾没钱,少许银两也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灾民徒唤奈何,只得揭竿而起”

“发兵没钱,少许银两也大多落入了军官的腰包,军卒饥寒交迫,如何能有战力?军官们只想升官发财,如何有决死之心?”

“文官们有钱,有很多钱,我可以大胆估计,全国七品以上文官有多少?至少一万人吧,每人纾国难,上缴国库三千两办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