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金声恒的野望(1 / 3)

李安国的马队一左一右,直接越过步军大阵冲向后面的张应元骑兵。

李安国亲自带着一千骑向敌军骑队右侧进攻,王二喜带着七百骑冲向了摇摇欲坠的敌军步军,张啸虎带着一千骑冲向了敌军骑队左侧。

张应元骑兵的左侧正是徐勇的那一千骑,其千总、原徐勇麾下的亲信家丁徐成正准备上前迎敌,从张啸虎的骑队里闪出一人。

“徐成,我已经降了义军!”

徐成一看,这不是自己的主子徐勇嘛,一听此言不禁大惊失色。

“这……”

他身边的张应元更是惊骇莫名,他赶紧对徐成说道“徐千总,赶紧上前迎敌,此战过后,我保你至少一个参将”

徐成心思转动,半晌喊了一声“好!”,张应元听了正暗自庆幸,突然觉得自己眼前一花,接着脖颈一凉,低头一看,只见大滩的血液铺满了前胸,最后一阵天旋地转便从马上跌落下去。

徐成的反水,张应元之死让本来已经溃不成军的明军霎时停止了抵抗,最终除了少数顽固的原张应元的亲信将领被杀外,大部分人都跪地投降了。

此役,李安国杀死敌军三千多,俘虏六千多,其中更有一千六百多骑兵!

……

武昌城。

金声恒的四万大军将城池团团围住,今天已经是第三日了。

金声恒当时与郝效忠一前一后出发,带走了大部分船只,抵达武昌后他先是用三万人将武昌城池围住,自己却带着最精锐的嫡系一万人,包括三千骑兵进入了已经空无一人的城池南边的纸坊镇。

很快郝效忠兵败武昌县的消息便传了过来,金声恒惊惧之下撤离了纸坊镇,带着自己的万人也来到武昌城下,将原来守在渡口附近的原瓦罐子的部下赶到其它方向,自己接管了武昌城靠近长江这一侧的防线。

他的用意很明显,郝效忠较为鲁莽,被敌所趁也有可能,不过更南面的徐勇和张应元部他却很有信心,特别是徐勇,一向以稳重著称,所部还是左营最精锐的营头,加上同样老成持重的张应元,两万多大军,没有失败的道理。

所以他来到武昌之后,并没有马上展开攻势,而是静等徐勇他们的消息,如果徐勇他们战胜,自己再便立即展开攻势,如果不幸失败,自己的嫡系部队就在渡口附近,自己也可以很快逃跑。

金声恒,今年三十多岁,原为鲁山“巨盗”,号“一斗粟”,李自成结束在商洛山“偃旗息马”,兵出河南时,金声恒与鲁山另一股义军“瓦罐子”响应,后来在与左良玉部作战时又投降了左部。

随同左营与各路义军的战斗中,金声恒逐渐收降了瓦罐子、满天星、扫地王等义军的人马,后来又将明军骁将宋奎光、郭天才等纳入麾下,兵马四万,在左营一时无两。

可以说,金声恒这四万人是实打实的四万青壮兵丁,出身辽东的宋奎光主三千骑,同样出身辽东、原熊廷弼的家丁、重庆人郭天才主五千白杆兵作为中军,加上金声恒自己的一千五百家丁,中军近一万人的战力不亚于徐勇。

而城外的三支军队分别由金声恒的哥哥金成勋以及同为义军出身的黄人龙、楚国佐率领,战力就比中军差多了,但与其他人的“新兵”相比还是强了许多。

金声恒幼时与左良玉相识,有这一层关系,金声恒加入左营后受到的重视强于马进忠、惠登相、马士秀等人,加上他兵强马壮,张献忠南下湖南之后,左良玉便让他带着水师的大部分船只直取武昌。

当然了,这里面又有两方面意思,一来自然是倚重金声恒,二来嘛,多少也有利用武昌城高大坚固的城墙消耗已经尾大不掉的金声恒部的意思。

说句良心话,历史上朝廷担心左良玉几十万人马,生怕他举起造反,一味宽宥,而左良玉自己却是有苦说不出,自己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