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来了?’我当时有些生气,就说道:‘你还记得自己有个家吗?你宁愿在这里跟他们斗蛐蛐,也不愿见我,是吗?’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我又问他:‘你还回家不了,要是实在不想回去,我让人把你的东西都送过来,以后咱们就做一对有名无实的夫妻,你看怎样?’他向我认错,并承诺以后不论多忙都会回家。
然而,他即便回到了家里,也还是躲着我。我们见面的时候很少。他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只有在吃饭或睡觉的时候才会露面。
有一次,我去书房给他送茶点,见他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我就拿了一条毛毯给他盖上,等下次再去的时候,我发现书房的门从里面闩上了。
‘他一定很讨厌我吧。’我心里这样想着,然后就不争气地哭了。
本来我决心要嫁给他,就是觉得他不会嫌弃我,能给我幸福,可事实证明,这只是我的痴心妄想。既然他无法接纳这样的我,再继续纠缠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恐怕只会给双方带来伤害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我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结束这段感情。我鼓起勇气找到他,并跟他说:‘我知道,你始终无法接纳这样的我,我不怪你。你把我休了,再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吧。’他摇了摇头,说道:‘不要说这种话。’他就用这一句话把我给打发了。之后无论我怎样说,他都不再回应。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他明明已经不喜欢我了,为什么还不肯休了我呢?因为当时选拔擢升官员不但重视才能,同样也看重品行。入仕休妻是官场大忌,他要是真这么做了,等于是自毁前程。
有时我甚至怀疑,他当初娶我都不是出自真心。以前我帮扶他是尽人皆知的事,他考中进士,后又补缺做了县令,可算是出人头地了,他要是不把我娶进门,你说大家会怎样看他?说到底,还是为了名声。
他不肯休我,日子还得过下去。
那年郡守大人过六十大寿,广散请帖,邀请辖下诸县的主要官员,以及本郡的青年才俊去参观寿礼。他是一方县令,当然也收到了请帖。在宴会上,其他人都在吟诗弄词,投郡守大人之所好,只有他在谈论君臣之道,以及民生问题,这成功引起了郡守大人的注意。
宴会结束后,郡守大人单独把他留下,与之就时政问题深入交流了一番。郡守大人见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见解独到;面对疑难之事,又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不禁赞叹他有王佐之才,还说以后有机会会向朝廷举荐,必不使他的才能埋没于荒野。
郡守大人说要举荐他,并不是因为爱才,而是出于私心。老郡守膝下无子,仅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均已出嫁,小女儿也到了婚配年龄。他想为小女儿择一个佳婿,所以才大办寿宴,广邀宾客上门。其实,贺寿不是主要目的,择婿才是。
两人一直谈到傍晚,他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告辞,老郡守忙将他拉住,一边热情挽留,一边催促下人备办酒饭。席间,老郡守把为小女儿择婿的事大概提了一下,后又说自己年老不胜酒力,要回房歇息,然后便让小女儿出来陪他,其用意不言而喻。
郡守的小女儿我见过,年方二八,长了一张鹅蛋脸,生得花容月貌,又通诗书礼乐,比我这个异类强了不知多少倍。他那时还年轻,突然见到这样一个温婉可人,又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怎能不动心呢?
回到家后,他就像丢了魂一样,没精打采的。我问他怎么了,他还不说。后来,我意外看到了那女人写给他的书信,才知道了这件事。那女人对他也有意,但老郡守说得明白,不会让自己的女儿给人家当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娶可以,但必须得让我的女儿当正妻。
她当正妻,我呢?
这就是让他感到为难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