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指挥初秀即将开始!(1 / 2)

胡亚玲的父亲虽然是指挥系的教授,但恐怕也无法讲清楚该如何“带动乐团”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无比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能力不行。

并非是贬低的指挥家,这确实是事实。

指挥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岗位,乍看之下他在指挥台上挥舞手臂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非常唬人。

但实际上,他每一次手臂动作的轨迹或者时机都是有意义的。

这会直接导致乐团演出的效果上明显的差异。

正因为人们不懂,才会出现舟舟这样的“天才指挥家”。(具体事情,请自行百度)

的大多数指挥家都走着和胡亚玲类似的路线,他们专注于理论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即便年龄大了,仍然和国际知名的指挥家无法相提并论。

这也是为什么或者说中国甚少有国际知名的指挥家存在的原因。

具体原因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缺乏实战经验,这是由于市场决定的,无法直面观众的反馈,是他们不明白自己欠缺什么的关键。

其二是国际上对于这片古典蛮荒之地的不信任。

这多少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有些关系。

人是非常能够吃苦耐劳的,所以对于这样一群人,极其繁重的训练量并不能阻碍他们的成长,却也限制了某些东西的产生。

李斯特一些极高难度的练习曲在很多钢琴系大学生的手中都可以玩转的得心应手。

但让他们去弹弹贝多芬、莫扎特,恐怕他们只能抓耳挠腮了,即便这些音符的排列组合对于他们的手指来说并不困难,但想演奏出该有的效果,却甚少有能够达到的人。

这里就说的是灵性了。

人注重刻苦远高于灵感,在繁重的练习和学习之中,也会无形的消磨掉所谓的灵性。

音乐并非只是靠堆积难度就能够讲的明白的,抛却所有伪装还原音乐本质,只有两个字形容。

“动听”。

缺乏灵性,音乐就不会动听。

而指挥则更需要灵性。

长期面对书本、长期进行着枯燥的练习、长期对着指挥总谱照本宣科,是很难出现有灵性的音乐家的。

所以沈武寰才不会奇怪胡亚玲为什么不知道如何带动乐团——这本身是作为指挥的基本。

当然沈武寰自己是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的,既然是基本,那么指挥专精就会对这方面进行补完。

而她也不打算靠口述来给胡亚玲上一课,那并不会有多大的意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来一场真正的指挥,让胡亚玲能够好好直面“带动”二字的意义。

下午排练时间,乐团成员已经悉数到达排练室,他们似乎是听到今天沈教授要亲自指挥的消息,显得即激动又紧张。

胡亚玲站在乐团前方和辛向阳并排而立,模样有些混乱。

看着自己的好姬友如此惴惴不安的样子,辛向阳问道“你干嘛这个样子啊,今天这次的机会可非常难得,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

“是这样没错啦,但我搞不懂她到底要干嘛,就不能先给我讲讲再来指挥吗,我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辛向阳露出惊讶的表情“沈教授什么都没跟你讲吗?”

“也不是”胡亚玲没来由的脸色一红,接着转移起了话题“她说让我自己感受,可我完不知道该感受什么啊。”

辛向阳也无奈了,她虽然最近和沈武寰走的很近,但依然猜不透自己这位老师到底在想什么,只好安抚道“算了,你别想了,也许看过沈教授指挥之后,你就明白了。”

“我爸的指挥我也见过不少次了啊,可我完没有任何感觉,难道沈教授还能比我爸还厉害吗?”

胡亚玲跺了跺脚,嘟囔了起来。

对于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