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抗日名将的忧伤(2)(2 / 3)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轰轰烈烈民主革命的张中将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为致命的打击。

刘浪知道,七七事变后,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第29军大部在宋哲元的带领下退出北平,但国府依旧还抱有侥幸之心,希望通过谈判来挽救北方之危局。在国上下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下,由南京至北方的一道密令抵达宋哲元处,最终却是落到了这位抗日名将的头上。

手下已经只有两个旅五个团兵力的张中将面对已经增兵至十几万的日军重重包围,他能做什么?除了用那点儿可怜的兵力维持北平治安,他恐怕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日军攻陷北平之后不做投降之将,要么死要么逃。不想做阶下之囚的张中将可能没想到,有时候,死反而更简单一些。

活着逃出北平的他竟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国大小媒体,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仿佛找到了一个对北方战败的出气筒,无一不以痛骂他为荣。各种抨击他的新闻媒体送给他四个字“自以为忠!”,9月28日上海《大公报》刊登标题为《勉北方军人》的文章,“万不要学鲜廉寡耻的殷汝耕,及自作聪明的张自忠!”对这位陆军中将极尽贬低,南京中央日报甚至还写道“张逆自忠”。

就连其去南京领罪,火车路过徐州的时候,刚一到站,就有三四十名青年学子高举着“声讨卖国贼张自忠”“张自忠是吴三桂第二”的标语涌到车厢门口,并要求上车搜查“汉奸”张自忠。

最终,车上一同去南京的西北军另一名将领秦德纯把张中将藏于密室,学生们恨不得连洗手间都查看过都没找到,这才下车走了。

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刘浪完可以想见这位抗日名将当时的心情,狼狈不堪恐怕还是其次,最痛苦的,莫过于曾经致力于驱除鞑虏的革命军人成了人人喊打卖国贼这个可怕的变故吧!

其实,背负着偌大一个“汉奸”名头的张中将赶赴南京本就抱着赴死的念头,若真以其丧师失地之罪,掉脑袋也不是没可能,最少也要蹲大牢的。但光头大佬是何等政治人物?一方面他知道北平之事罪不在这位陆军中将,他不过是那位北方军事第一人以及自己的替罪羊,若是杀他,万一来个鱼死网破那可是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他对一直不太听自己指挥的老宋同志也很不爽,留下一个已经被他得罪的死死的陆军中将绝对没坏处;况且,这位陆军中将治军素有威名,在这个民族抗日的时候,留有一个可带兵的大将总比没有要强。

基于多方面考虑,光头大佬没有治罪,只是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暂时取消了张中将第38师师长之职并将其软禁,等到过了半月风头过后,给他弄了个军政部参议的闲差打发到军政部度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刘浪慨然叹道。“大哥,说句实话,如果现在让你去当59军军长,你有没有信心掌控好部队?如果可以,我想办法让你重回前线。”

张中将目瞪口呆。

如果说浪胖先前咏吟的白居易诗句很应景不说还有些文艺范儿,但后面这一句我想办法让你重回前线却是牛逼吹得有些太大了。阮玄武还好说,有了刘浪的千针引线,他本身就是老资格的陆军中将颇有能力,第十七师那边又需要合适的旅长安抚新收编的部队,一个有需求而国府这边又不用再操心怎么安排一个陆军中将,属于两厢情愿类型。

但张自忠可不同了,别说他军衔为陆军中将,如何调动,就连军政部第一人也要和那位领袖商量,不是刘浪这个新晋的上校加少将小团长所能参与的层次。但那,还不是张自忠回归第1集团军的最大难点。最困难的反而还是原第29军现在的第1集团军那边,第59军的军长可是集团军司令老宋同志亲自担任的,那是因为他知道张自忠在38师威望太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