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也会名传青史。
能够想象到带兵攻克“郢”对郤至的诱惑有多大了吗?
其实,不止是郤至,应该说但凡作为军队的统帅,没有人会不受诱惑。
“可是……”士鲂如实将想法说出来:“楼氏的武率军征讨陈国和蔡国,我们不是在给他们创造机会?”
其实,从陈国或蔡国进攻楚国都城,里程上不比从东向西进发要短上多少,中间更是布满了群山以及大大小小的水系。
问题是士鲂对楚国的地形了解相当有限,不知道由北向南攻打楚国都城的难度。
智罃摇头说道:“由北向南进军,除非是攻取‘方城’,要不然很难抵达‘郢’。”
接下来,智罃介绍了楚国的地势与水系的走向。
士鲂听完还是存在不小的疑问:“我们即便攻下‘郢’也只是刺激楚人玩命,无法真正地灭亡楚国吧?”
只是攻占楚国都城,控制了楚国的宗庙,自然是将楚国亡了,只是又不亡得那么彻底。
想要真正灭亡一个国家,在当前就是杀死或俘虏该国有君位继承权的人。要不然的话,该国的贵族可以推举有继承权的人登位接着抵抗。
既然能够杀死或俘虏一个国家有君位继承权的人,自然也有能力做到夺取该国的所有城池,肯定是将之灭掉了啊。
他们这一支晋军当然没有能力解决楚国有君位继承权的人,同样没有那个实力攻略楚国全境。
郤至不明所以地问道:“上军佐到底想说什么?”
“我认为中军将主要是迫使攻打吴国的楚军撤兵,并非是真的要攻打‘郢’。”士鲂说道。
郤至十分不悦地说道:“中军将的命令就是让我们向‘郢’推进,我们只管进军‘郢’便是。你想违抗命令?”
士鲂哪敢背上违抗军令的罪责,赶紧说道:“万万不敢违抗军令!”
人与人或家族与家族可以互相争斗撕咬,上了战场谁敢无视军令,有再合适的理由都要脱一层皮。
故意下达必死的军令?会从上到下一层层的追究。
只不过吧?现如今的晋军已经无法追责中军将,得是中军将作死到遭遇围攻才能够被清算了。
如果这一次西进的晋军闹得全军覆没的下场?事情之大谁都兜不住,肯定不止是让楼令名誉扫地那么简单。
所以,楼令下达那样的命令,肯定不是抱着要坑西进部队的心思,而是西进的部队真有很大机会抵近到楚国都城,甚至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拿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楼令并不是一定要求西进的部队必须拿下楚国都城,给予了郤至灵机应变的权利。
只是看郤至的反应,看起来他比楼令更想拿下楚国都城“郢”啊?
西进的部队到哪了?他们已经进入巢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沿途并不是没有遭遇楚军,只是楚军的规模都很小,未能对他们的推进造成延滞。
只是吧?西进的晋军,他们有另外一个大敌,那便是大自然。
晋人其实很不适应当地的闷热气候,部队里面的病患增加的速度很快,其实士鲂就是了解到这种情况,开始打从心里抗拒继续西进。
他们进入巢国势力范围之内,当地的抵抗力度之强,加剧了士鲂的抗拒。
相传巢国乃是有巢氏后裔建立的一个国家,他是“群舒”之一,属于东夷系统。
矛盾了吧?不矛盾。
华夏这个概念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后面周朝进行了体系的完整。
只不过,夏、商、周、春秋、战国到两汉,其实一直是采用“诸夏”的概念,既夏时期的异部落,商时期的各方国,周时期的各异邦,两汉时期的匈奴、东胡、鲜卑等等,一概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