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诸夏的一部分。
那么,诸夏就是泛指拥有血缘关系或是文化分支。
在两汉之前的王朝那般认定,自然是抱着进行“合法融合”的想法。
司马迁在《史记》上就认为匈奴是诸夏的一支,极其不喜欢司马迁的汉武帝捂脸为匈奴是诸夏一支进行了认证:对,司马迁说得都对。
因为汉武帝的认证,所以匈奴在大势已去后接受那种“考古”,才有了汉属南匈奴。
非常有意思的情况是,按照汉帝国的论调,鲜卑也该是兄弟之一,可是鲜卑只混到一个“仆从”的身份。
姬周艰难时期也是拿各异邦当兄弟,等发展起来立刻毫不犹豫地划分界线。
晋国现在的兄弟之国是徐国和邗国。简单就是因为邗国与徐国是晋国公族担任国君之位。
其实姬周也是那样,用血缘关系来对各个分封国排列三六九等。
巢国被吴国灭掉,随后又被楚国复国,等于说巢国从各种意义上不被晋人视作自己人。
晋军进入巢国境内,巢人并不将晋军视为解放者。
“我们分不清楚谁是巢人或不是,能够辨认的只有是不是楚人。入境之后,沿途遭遇到的抵抗比较激烈,看来巢国并不想摆脱楚国的控制啊?”智罃绝不是差点被巢人暗箭射死才这么说。
巢人可太会爬树了,他们老是会爬上树躲着射冷箭,还专门就是挑晋国的贵族射冷箭,好多贵族死或伤在巢人射出的冷箭之下。
晋军当然会进行报复,烧毁了沿途碰上的村庄,抓捕或杀死的巢人数量也是极多。
巢人都那样,楚人又该怎么样?
士鲂已经不敢轻易唱反调,要不然又该趁机劝说郤至见好就收了。
“吴人攻陷巢国的时候,进行了大肆的烧杀抢掠,楚国帮助他们复国,他们选择站在楚国一边很正常。”郤至还能笑着对智罃说道:“你不是想尽情收获吗?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干很多事情了。”
这也是吴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一,他们的军队走到哪里都像是蝗虫,占领哪一个地方都很难短时间内有效统治当地。
某种程度上来讲,吴军的烧杀抢掠加剧了东南一隅的刺杀之风。
晋国是在干恃强凌弱的事情,可是并非代表不需要名义。
或者应该说,哪怕是一种自欺欺人,诸夏体系的高层会拿出一套说得过去的说法,来让底层相信己方就是在干正义的事业。
这也是华夏文明以及受到影响的次生文明,为什么在国战期间士兵很难产生罪恶感的原因所在。哪里像一些海盗文明,从上到下都明明白白自己在干的就是亏心事,闹得出现“战后创伤综合症”的专业名词。
华夏这一边,主动挑起战争就是奔着开疆拓土而去,抵御入侵则是在保家卫国,两种观念深入人心,多数人完全能够做到上战场杀敌,下了战场才能下地耕田种菜,吃嘛嘛香又睡得安稳。
事实上,等中国重新强大起来之后,有外国机构进行研究,嚷嚷着中国人才是真正战斗民族。
到底是不是捧杀不好说,反正从上古下来,确确实实是一直在战天斗地,历朝历代的边境不是频繁遭遇袭扰,便是积极向外实施扩张,几乎就没有长达三十五年以上的和平时间。
智罃认为郤至又在嘲讽自己,生气当然会生气,不敢将怒气发泄在郤至身上,说道:“我差点被射死,接下来做什么行为都是合理的报复。”
郤至很认可。
应该说,所有的贵族都会认可。
他们连正常战死都无法接受,更不可能接受死在偷袭之下了。
巢国的都城“居巢”并不是什么大城,它其实是一座城墙高度普遍不及四米,周长不到三里的一座小城。
楚国在“居巢”没有多少军队,亡了一次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