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流(1 / 3)

和熹皇后秘史 夏莫焱 3789 字 2020-09-22

一切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窦宪官拜大司马,大举提拔亲信之人,将追随自己的臣僚安插在朝中各部重要的职位上。另外一边,他的妹妹窦太后,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自己这位亲兄长的警惕。窦太后虽是一届妇人,城府却深不可测,她既想要窦氏一族牢牢掌控大汉,又不想窦宪势力一直坐大,以至重蹈当年王政君之覆辙。说到底,她一直在维系刘氏和窦氏之间的平衡,双方互相掣肘,最终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帮她实现这一目的关键人物便是郑众,以及他身后所率领的宦官一派。这些人无孔不入,几乎所有重臣,甚至广德殿里,都布满了窦太后的眼线,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窦宪。可偏偏最痛恨宦官干政的,恰恰不是那些不满窦氏专权的亲刘派朝臣,而正是窦宪本人。

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导火索,那便是刘畅。

刘畅本是景阳王之子,刘肇的堂叔,也是窦宪的女婿。景阳王病故,窦太后便做主将窦宪三女嫁给刘畅。这刘畅虽说是刘氏子弟,却是一个十足的奸佞之人。表面上对岳父窦宪忠心耿耿,深得窦宪器重,实际上早已被窦太后收服,暗中监视窦宪的一举一动向窦太后禀报。窦宪几番试探后,便觉察出刘畅的异动,他平生最恨这种两面三刀之人,于是暗下杀心。

恰好刘畅又是个贪财之徒,因夺利之事与郑众起了冲突。窦宪便设计杀了刘畅,嫁祸郑众。原本想一石二鸟,但他低估了窦太后的心机,最终真相大白,窦太后大为光火,关了窦宪多日,直到边关送来战报,战事吃紧,窦太后才以将功赎罪之名将窦宪遣去塞外。

随着窦宪的远征,这件事便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然而,有个人心里却始终过不去,这个人便是被无辜陷害的郑众。

窦太后放出窦宪之日,郑众在自己的府上彻夜未眠。二十多年了,他一直依附于窦太后,从她还是皇后之时起,便一心追随她,助她将孩童时的刘肇扶上太子之位。先帝去后,又助她收拾那帮顽固的老臣,掌控朝政。但是,这次的事让他不得不看清一个现实,一笔写不出两个窦字,与窦宪相比,他始终是个外人。无论他如何效忠,如何卖力,倘有一日,他与窦宪势成水火,窦太后最终支持的人,还是自己的亲哥哥。而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因为郑众深知窦宪刻薄寡恩的性格,也深知窦宪对他的仇视。

就在那一夜,郑众做出了一个抉择——倒戈支持刘肇。正是这个抉择,冥冥之中改变了大汉的走向。

那时的刘肇,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但是老谋深算的郑众还是从刘肇那貌似波澜不惊的眼神里看出了几分不甘。只是刘肇羽翼未丰,他若孤军作战必无胜算。盘算多日,郑众选中了两个人,一个是曾做过刘肇的太子太傅,看似明哲保身,实际心向刘氏的司空邓训;另一个便是被窦太后拉下皇位,却仍然心怀天下的清河王刘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帮手,那便是他一手带大,情同父子的内侍监蔡伦。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刘庆暗中搜集窦氏一族的罪证,而邓训秘密拉拢对窦氏心怀忿恨的朝臣,蔡伦则监视着永安宫的一举一动。七月初八那日夜里,郭举秘密觐见窦太后之时,在殿外偷听一切的那个魅影,正是蔡伦。

当晚,蔡伦便将此事禀告了刘肇和郑众,另外一边,刘庆也已差不多搜集全了窦氏一族的罪证,但他们心知仅凭一些结党营私、残害忠良之类的罪名,还不足以彻底扳倒窦宪。没想到天赐良机,窦宪竟果真生了谋反之意,于是,他们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谋反的罪名一举击垮窦宪。

郑众夜访邓训府,二人设计了这一局,但是也想到了一个可能的危险,那便是窦宪手下的三万大军。窦宪为人城府极深,况且他对窦太后并非全然信任,极可能留有后手。倘若三万大军暴动,凭郑众手里头那点儿羽林卫,根本不是窦宪的对手,到时候他们